.

全州蒋姓氏族拜三国名相蒋琬为祖宗一千多年

我是谁?我的血脉,我的祖根在哪里?这本来是一个简单明了的问题,但到了全州蒋姓氏族身上就分不清自己从何而来。从宋朝开始,在长达一千多年的历史岁月中,全州人将三国蜀汉丞相蒋碗当成是全州人,全州蒋姓氏族还迷迷糊糊视蒋碗为祖宗将其供奉,但却拜错了码头,认错了先祖!

事情还得从前不久全州人干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说起:宋朝时期,全州蒋氏族人在全州梅潭造了一座假墓,立了一块“汉封成国夫人始祖妣蒋母毛氏夫人之墓”墓碑。此墓竟然上了新版《全州县志》,被全州列为不可移动文物。

提起这个“毛氏夫人”就不得不说到三国蜀相、安阳侯蒋琬。蒋琬,(-年),字公琰,零陵湘乡人。少以才闻名于郡县,弱冠随刘备入蜀,初为广都长。诸葛亮称“蒋琬为政以安民为本,乃社稷之器”“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诸葛亮将其悉心培养,并密表后主刘禅可以作为诸葛亮的接班人。建兴十二年(年),诸葛亮去世,蒋琬继其执政,拜尚书令,又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再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延熙元年(年),受命开府,加大司马,总揽蜀汉军政。为了完成诸葛亮未完成的心愿,曾制定通过水路的方式对曹魏进行攻打的方案,但因为身体出现疾病并没有成行。延熙九年(年)病卒,谥号“恭”,葬今四川绵阳市西山。蒋琬是继诸葛亮之后又一蜀汉名臣,与诸葛亮、董允、费祎合称“蜀汉四相”。

众所周知,《三国志》作者陈寿(年-年),四川南充人。三国蜀汉及西晋时期著名史学家。陈寿历经十年艰辛,完成了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此书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蒋琬去世时,陈寿已经15岁,对三国历史十分清楚,但他在《三国志》中只记载了蒋琬两个儿子斌和显同死蜀难,并未提及第三子贯及长孙珩,也没有提及原配夫人周文庠公女,更没有提及有什么继配“毛氏夫人”。但是,蒋琬去世多年后的宋朝,却在全州梅潭冒出一个“毛氏夫人”墓来。

大宋礼部尚书蒋满于宋端平元年岁次甲午三月清明日,为安阳侯“一品夫人毛氏”墓碑撰墓志:“夫人姓毛氏,蜀人也,为我始祖汉尚书安阳侯蒋公讳琬公配。生子名斌、名显、名贯。享年九十有二。东汉献帝建安三年戊寅正月日生,晋武帝太康十年(年)己酉十月日卒,于惠帝永熙元年(年)八月日卜葬湘源县北。安阳侯先夫人四十四年卒。”为此,宋朝蒋姓族人在全州梅潭为蒋琬造了一个“毛氏夫人”墓。

蒋满撰写《安阳侯一品夫人毛氏墓志》之后,《梅潭蒋氏世谱》开始将蒋琬纳入梅潭蒋氏开山先祖,把“毛氏夫人”尊为全州蒋氏开基太始祖母予以记载:蒋琬“生于东汉献帝初平四年(年)癸酉岁,卒于后汉延熙九年(年)丙寅岁,谥曰恭,葬四川涪县。配周文庠公女,继配毛氏,皆封成国夫人”。“晋武帝咸宁元年(年)毛氏夫人携子徙居全州梅潭。”至此,蒋琬的生卒时间、妻儿情况均弥补了史料的“不足”。

大约又过了年的时间,清朝顺天府尹蒋琦齡撰《第三次续修大冈族谱序》更详细记载了蒋氏的来历及蒋琬“继配夫人毛氏”死后有墓家在城北有田地的事:“吾族出自蜀汉安阳恭候琬,为零陵湘乡人。夫人毛氏之迁于洮阳,有墓;其居城北,有地。”于是,有人便在全州文桥镇梅岭头村附近寻找到毛氏夫人的墓地。

全州人自圆其说,也没有说明白,而且自相矛盾。毛氏墓志又载:“(夫人毛氏)生三子:名斌、显……子斌、显皆仕蜀,同死蜀难。蒋氏世居零陵。”蒋氏后人蒋兴国在“毛氏夫人”新墓志铭中记载道:“世琬公……配周庠公女,封成国夫人。生子三:斌、显、貫。斌、显死于蜀难。继配毛氏,封成国夫人。”根据上述谱记:1、蒋琬三子非毛夫人所生,而为周氏所生。2、斌、显死于蜀难。继配毛氏夫人。这就是说蒋琬殁于公元年,至公元年魏攻入蜀,蒋琬长子斌、次子显死于蜀难。这时蒋琬己殁17年,怎么还能继配毛氏呢?!

据史载,蒋琬生于零陵郡湘乡县,从小在泉陵(今永州市零陵区)长大,20岁左右与外弟刘敏一起随刘备入蜀,成为名臣。其父蒋昕、长孙珩迁居泉陵。蒋琬及父在泉陵太平内东邱待过,故称故宅、故里,蔣昕、蒋珩葬泉陵。如果,“毛氏”确有其人,又被汉帝刘后主封为“安阳侯一品夫人”,此为诰命夫人中皇封级别最高的封号,那么这个“毛氏夫人”是皇帝加封的人,死后其家人为什么不把她归葬在家乡四川涪县(今四川绵阳,蒋琬葬身处)或泉陵(蒋琬父子葬身处),反而独身葬于广西全州他乡异处?

为此,蒋琬所谓继配“毛氏夫人”这个人很值得怀疑,所谓“诰命夫人”根本不靠谱:蒋琬两个儿子都殉国了,蜀国都灭亡了,刘后主被安置到洛阳了,他“乐不思蜀”,哪里还有能力去封这个“毛氏夫人”为“诰命夫人”?“毛氏夫人”葬在全州梅潭,更加是一个弥天大谎。《三国志》明确记载:蒋琬,零陵湘乡人。全州人移花接木,硬说湘乡是全州,蒋琬是全州人,并把蒋琬列为全州乡贤人物,在全州文化公园立了蒋琬像,依据不靠谱的蒋氏族谱把“毛氏夫人”假墓列为不可移动文物,还在新一轮《全州县志》中浓墨重彩记上一笔。

蒋琬是历史名人,一直以来其籍贯均存在争议。《三国志·蜀书·蒋琬费祎姜维传》原文“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弱冠与外弟泉陵刘敏俱知名。琬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广都长”。毋庸讳言,当今学术领域,对蒋琬故里在今湖南湘乡说认同度较高,《二十五史》、《辞海》《辞源》均承其所载:“蒋琬(?—年),字公琰。零陵湘乡(今湖南省湘乡县)人”。蒋琬是“零陵湘乡”人没有疑问,因为陈寿所著《三国志》就是这样记载的。但此“湘乡”是否就是今天的湖南湘乡市,还真不能简单断言。全州蒋姓代表人物蒋京生、蒋咸喜等人妄议蒋琬故里在全州。其实,蒋琬故里有多种多样的说法,就是没有“全州”说。

  一说湖南娄底市双峰县井字镇人。《双峰县志》载:“三国时,蜀永相蒋琬家族集居于此,亦农亦商,俨然街市,故名蒋市,是境内最早设立墟场之地”。

  二说永州零陵人,《零陵县志》作泉陵即今永州零陵人;光绪《湖广通志·方外志》载,龙兴寺"本汉蒋琬故宅”,该寺在永州零陵区千秋岭。此地有蒋琬祠,唐代所建,“传为蒋琬旧居地。此祠于日军沦陷永州时被炸毁”。《零陵县志》将蒋琬列为人物传第一人。

  三说湖南祁东人,“湘乡”指何处?砖塘《蒋氏宗谱》载:“以仕蜀琬,字公炎,从父佐公,官宰零陵历居湘乡之曲静。”此族谱所指的“湘乡”包括了当时零陵郡的祁阳、泉陵、营道、春陵。祁东人认为,蒋碗故里并非今零陵,也并非今湘乡,而是今衡阳祁东县砖塘镇。《祁东县志》载:“蒋碗(一)字公炎,今祁东砖塘乡人。

  四说湖南祁阳人。清同治《祁阳县志·人物卷》载:“旧府志旧县志俱载,蒋琬是祁阳人,查祁阳北隅砖塘(烟合岭)系永昌县故址,遗迹犹存,有古碣镌‘蒋琬故里’四字,其为祁人无疑。"

  五说蒋碗是湖南宁乡县灰汤镇人,民国《宁乡县志》载:“蒋碗故宅在宁乡县北,古名伏虎庙,其祠有二处,一在县北,一在灰汤。

  六说今湖南湘乡市人。因有陈寿《三国志》说蒋碗“零陵湘乡人也。”现在多数人都将蒋碗“零陵湘乡人”注释为“今湖南省湘乡县(或市)人。

  以上六说,就是没有“全州说”。

  其实,蒋碗故里在今零陵区可能性最大。年出版的《零陵县志》在“人物”篇章中将“蒋琬”作为第一个零陵历史人物立传,《零陵县志》作泉陵即今永州零陵人。光绪《湖广通志·方外志》载,龙兴寺“本汉蒋琬故宅”,该寺在永州零陵区千秋岭。此地有蒋琬祠,唐代所建,“传为蒋琬旧居地。此祠于日军沦陷永州时被炸毁”。年6月,永州市芝山区复名零陵区,行政区域不变,区政府驻地不变。故千秋岭现在为零陵区。

  今零陵区水口山《蒋氏族谱》《西楼公祠石碑录》:”吾族,蒋琬公之胤也,历数十代至才进公,迄今又十余代”。《蒋氏族谱》修成的时候,当时的零陵县知事赵开勋为其族谱作了《赠序》,其中对蒋琬的出生地进行了考证,"后汉《郡国志湘源》,零陵自永建三年(公元年)更名湘乡,故陈寿称(零陵)为湘乡。然则琬之生于零陵石角,必在零地界。

据宗稷辰府志,谓石角距县东北五里,柳子厚所命名。又日,琬宅,治平门内东丘,旧建龙兴寺,即今之千秋岭”。讲到“谱成,请序公署,(蒋氏后人)袖示《石角古瓷记》,谓(石角)去县西八十里,与全县接壤,考核綦详”。石角指今日水口山镇西楼村,现在西楼村仍有石角洞、石角仔等地名。

综上所述,蒋琬系今永州零陵人无疑。说蒋琬是全州人是全州人自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1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