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帝村的传说蒲城县地名故事第十六期

找工作,点这里招聘求职房屋买卖教育培训二手市场交友相亲------合作推广()------

《蒲城县地名故事》

汉帝村的传说

龙阳镇汉帝村的村名,民间的传说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与汉宣帝刘询有关,刘询是汉武帝的曾孙,因巫蛊之祸受到牵连,随其母被贬流落民间,往在卤阳湖一带。生活在最底层的刘询常为自己不能享受皇族子孙的待遇而烦恼,但半流放的生存环境却让他能经常接触老百姓,体察到民间的疾苦。当时卤阳湖一带,群众已用湖的卤水熬盐捞硝谋生了。看到群众有了收入,官府加大了征收赋税的数额,官民之间常为税收发生冲突。目睹了贪官污吏的横征暴敛而自己却无能为力的刘询深感治国治世的艰难。据说一次他骑马由冯翊(今大荔)去莲芍(今蒲城原任一带)时路过一个村子时,看到了征收盐税的酷史殴打群众蛮不讲理,上前说了两句公道话反而遭到役吏的讽刺挖苦后发生了冲突,刘询打马向西逃去,衙役穷追不舍,马跑到今陈庄安丰一带连马鞍都翻了,捆鞍的绳子断了,马跑到今贾曲宜安时马鞍子失落跑遗了,没鞍子马骑不成了,刘询只好牵着马跑,鞋都跑遗了,听到后面追赶的呐喊声,刘询再也跑不动已慌不择路了,看到前面一个小村便去请求避难,一位胡须花白的老人问明情况后,将刘询藏到后院一个空瓮里躲过一劫。第二天临走时,送了刘询一双鞋和一些干粮,并指点他向西南方向走能找到县衙。

刘询当了皇帝后,知民间的疾苦,采取“轻徭赋”的政策,可算是一位开明的皇帝。蒲城当地群众为了表达对刘询的一片拥戴之情,便将这个村子改称为汉帝村,刘询出逃时马鞍子翻的地方称为“鞍翻”。后人雅化为“安丰”村;马鞍子遗落的地方叫“遗鞍”后人雅化为“宜安”村;奔跑中遗鞋的地方叫做“鞋溜”,后人雅化为“鞋刘”村;马上塬滑到的曲家改为“滑曲”村;瓮内藏身的村子改为“瓮王”村了。

第二种传说是汉光武帝刘秀逃难路过此地将汗底掉在这里,(汗底:马鞍下面垫的一块布垫子,防马出汗脊梁磨损。康煕志记载不是“汗底”而是“汉底”)。传说“刘秀十二走南阳”逃难时曾逃到蒲城。这样,与前面说的“鞍翻”(安丰)、“遗鞍”(宜安)、“鞋溜”(鞋刘)、“瓮王”等村名在传说中便和刘秀逃难联系到一块了。

不论是,汉光武帝刘秀,还是汉宣帝刘询,史书记载都是汉朝的皇帝,而且他们执政时,都能体察民情,实行了休养生息的抚民政策,人们怀念、拥戴他们是发自内心的,民间演义着他们的传闻也是正常的。相比“汗底”和“汉帝”以及“汉底”的村名叫法,“汉帝村”更能表达群众对明君的一种感激之情。所以,今天这个村就叫汉帝村。

持续更新中

敬请期待

......

往期回顾

◆第一期:平路庙的来历◆第二期:罕井的由来◆第三期:晋王村◆第四期:石马村的传说◆第五期:化木村◆三打陶三春的发生地:陶池村——第六期◆内府村的传说——第七期◆敬母寺的传说——第八期◆甘泉坊村的来历——第九期◆南嘉禄村名的来历——第十期◆山西村——第十一期◆县西有个车王村——第十二期◆“苏坊”“武店”和汉苏武有关系吗——第十三期◆龙阳镇和明德村——第十四期◆“铃铒”“五更”“避难堡”的来历——第十五期点阅读原文,进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