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是我国第十二大少数民族,而广西是瑶族主要聚居区,占全国瑶族总人口60%以上,位居全国首位,年共有瑶民.57万。但在众多的瑶族支系当中,有一支瑶族的人口却特别少,约有五六千人,这支瑶族也在广西,称土瑶,分布于贺州市平桂区。
瑶民祖先盘王贺州市分布有大量瑶胞。据年版的《贺州市志》载,年人口普查时有瑶民人,散居在大平、公会、沙田、里松、贺街、大宁、莲塘、步头、黄洞、桂岭、开山、仁义、鹅塘、水口等乡镇。在这些瑶胞当中,分盘瑶与土瑶,都自称“勉”。盘瑶又称“过山瑶”或“补寨瑶”,人口3.1万多人,定居历史不长,多数为数代。而土瑶虽然定居时间长,但人口稀少。
土瑶用具据年《平桂年鉴》载,土瑶只有多人口。“土瑶”因其迁到贺州的时间较早而得名,其民俗民风淳朴而独特。
土瑶寨篝火晚会土瑶寨篝火晚会瑶民喷火表演土瑶寨篝火晚会舞蹈表演土瑶来贺州定居的时间早于当地过山瑶,至今有近年的历史。他们的先祖来自湖南,下广东,上广西,经梧州、苍梧、六堡,几经辗转来到贺州。当初曾聚居在如今的贺街、芳林等靠近县城的地方,所到之处均立有盘王庙为证。土瑶这多人,分布在沙田、鹅塘两镇的6个建制村24个自然屯里,相连成片。其中沙田镇的土瑶分布在3个建制村10条山冲里;鹅塘镇的土瑶分布于3个建制村17条山冲。
土瑶举行长桌宴处这6个建制村除了狮东村是纯土瑶之外,其余的都有过山瑶在内,即与周边的过山瑶分寨而居。其中沙田镇的马窝屯则是“新民村”唯一的土瑶寨,四周被过山瑶所包围。土瑶跟过山瑶都自称“勉”,但他们之间存在一定的支系隔阂,一般互不通婚。其村落布局、房屋建筑跟过山瑶基本相同,都是依山而建,近水而居,多为土墙瓦房。土瑶的姓氏主要有盘、赵、邓、唐、冯、凤(由冯姓变来)等,其命名法比较特别,很多带“花”“莲”之类的女孩名则是用作称呼男子的。
传统的土瑶服饰,妇女剃光头,戴桐木皮制作的罗斗关圆形帽,以白纸染成黄或绿色贴于帽的外缘,漆光油,再用黑色画上一条条竖线,之后糊盖上透明的玻璃覆盖10~20条对折毛巾。
今日土瑶女性男子穿着土瑶男子一般用3~4条毛巾裹头,参加婚礼时增至10条左右,上穿4个口袋的对襟布扣短衫,短衫长约40厘米,只齐肚脐,下摆肥大前翘,一蓝一白搭配,白里蓝外,下穿裤管口径40余厘米的长裤。
土瑶瑶胞在玉石林景区表演由于土瑶当地土地资源匮乏,长期以来居住在穷乡僻壤,基础设施条件差,交通闭塞,生产生活、文化教育等方面还相对滞后,社会发展缓慢,土瑶聚居的深度贫困村是广西深贫地区的典型,年底的统计显示,土瑶聚居的深度贫困村贫困发生率达51.7%。如今政府已经加大了对这一带贫困地区的扶贫力度,而当地特色的民族习俗与良好的自然环境是一块发展旅游的宝地,预期在政府的帮助下离脱贫为期不远。
蒋廷松
走入湘桂古道由湘入桂第一个历史文化名村鹤岗村
青龙山故事9:他送子当红军儿子一去不返,他救的红军被地主打死
走进贺州系列9:贺州园博园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
中央红军经过的全州县两河镇能否建立一个“一江一路”红色景区?
湘桂古道上的桂北全州镇的文化遗存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