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开在红色土地上的文明之花广西全州县

  红色,是全州的底色。

  年底,那场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决定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湘江战役的主战场就在全州,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发生过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长眠于此。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全州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凭吊革命先烈。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中,广西全州县充分发挥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聚焦“培育主流价值”“解决群众问题”“丰富文化活动”,围绕“用好红色基地”“搭好红色舞台”“穿好红色马甲”,以“三红文化”引领文明实践活动,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之花盛开在全州这块神奇的红色土地上。

  用好红色基地——共享文明实践“新阵地”

  今年11月21日早上天刚放亮,全州县才湾镇才湾村蒋石林老人便迫不及待起床了。蒋石林老人今年已经74岁,因患直肠癌做手术住了一个月的院,昨天刚出院回家。起床后,蒋石林老人用一个竹篮装了一壶酒、一些供品,拖着带病的身子,冒着毛毛细雨步行一个多小时,来到距离村子3里外的红军烈士墓地。

  到了红军烈士墓地,蒋石林老人把墓地卫生打扫了一遍,一边摆供品,一边跟老朋友聊天:“同志们哪,对不起得很了,这段时间我住院,蛮久没有来看你们了,请你们原谅啊!”

  年11月下旬,红军在才湾村附近的觉山阻击战打响后,激烈的战斗持续了3天2夜,红军伤亡惨重。战斗结束后,蒋石林的爷爷蒋忠太带着儿子蒋受宇去距村4里路外的米花山砍柴,他们在山上的乱树丛中,发现了7具红军遗体。蒋忠太父子两人虽然害怕,但是一想到红军是为了老百姓才牺牲的,就怀着悲痛的心情,把这7位红军烈士的遗体就地掩埋了。此后,山间这座承载着一段特别历史意义的红军烈士墓,被蒋忠太五代人用心守护了80多年。

  自蒋石林记事起,每年清明,其父蒋受宇都会带着全家人一起给红军烈士扫墓,并跟他们讲当年红军的故事,一再向后人交代:一定要世世代代守护好这座红军烈士墓,将红军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年清明节,全州县政府对这座红军烈士墓进行了修缮。如今,蒋石林对这座烈士墓也更加充满了敬意和深情。他一如既往地守护着烈士墓地,向游客一遍又一遍地讲述着当年红军战士浴血奋战的感人故事,用红军精神荡涤着人们的心灵。

  运用好红色教育基地,使之更好地融入生活,服务人民这是全州县建好用好基地的指导思想。全州县有着十分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他们把建设好运用好红色教育基地作为一项长期系统工程来抓,在常态化、长效化上下功夫。全州是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所在地,县委、县政府一直致力于管理好、使用好纪念设施,讲好红色故事,把革命传统教育红色元素注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推动文明实践与红色教育深度融合,挖掘运用本地红色资源融合打造红色标识,以全国“革命文物连片保护”和国家长征文化公园建设为契机,有效整合区域内红军长征文化遗产廊道、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红军长征湘江渡口遗址群集中展示带、红军长征入桂第一村——东山瑶族乡斜水村、湘江忠魂艺剧场和青少年守墓营地培训中心项目等,打造8条红色教育精品路线,将分散的资源连成线连成片、构成网,全面铸就学习、多元、共享的文明实践"新阵地"。

  搭好红色舞台——引领文明实践“新风尚”

  “湘江边上唱英雄,古岭路上多豺狼,多豺狼,越赣跨湘闯三关,小米步枪苦鏖战,最为喋血在湘江,英雄壮士,血印裳,血印裳。五星啊红旗飘过江,革命的初心永不忘,古老的山河春常在,英雄的辉煌满湘江……”

  年11月21日上午,记者在红军长征突破湘江遗址——凤凰嘴码头采访时,随着天空中的寒风细雨飘来一阵阵美妙的歌声。循声望去,十几个游客打着雨伞围拢在一个有视力障碍、身挎扩音器、手持话筒,看上去60岁上下的男子身边,聚精会神地听他引吭高歌。

  据随行的全州县宣传部干事文小静介绍,正在给游客唱歌的人叫蒋仕发,年生于广西全州县凤凰镇和平村委建安司村。等游客散去,我们采访了蒋仕发。

  蒋仕发说,他们村下游便是中央红军五、八、九军团过渡的地方,而村的上游是红六军团过渡处。听老一辈相传,中央红军过湘江最惨烈的一幕便发生在他们村至下游凤凰嘴一带。他们村就有不少群众救护红军的故事。

  他就是听着红军突破湘江的故事长大的。

  如何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红军的故事,接受红军精神的教育呢?从年开始,蒋仕发在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根据红军突破湘江的故事,自己作词自己作曲自己演唱红色歌曲。由其妻子代笔蒋仕发先后创作了《血染湘江》《湘江战歌》《建安司红军尸骨如山》等三首红歌,他把红军长征突破湘江遗址——凤凰嘴码头当作红色舞台,每天义务向游客演唱歌曲传播红军精神。

  蒋仕发唱红歌,只是全州县开展一系列红色文化活动的一个缩影。在红军长征入桂第一关——清水关,在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在县城中心广场,从城镇到乡村,处处都有红歌舞台。

  全州县是湘江战役的主战场,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该县因地制宜,将丰富的红色文化融入到精神文明建设之中,营造出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他们组织人员创作红色文化作品,并通过文艺宣传志愿者走进社区、走到百姓身边,以"文艺+宣讲"的形式,让红色文化引领道德风尚。组织创作了歌曲《全州处处好风光》《过湘江》《湘江红》、情景诗朗《沁园春·突破湘江》、舞蹈《东山瑶寨请你来》等具有本地特色、凝聚红色文化内容的文艺作品,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运用彩调、桂剧、歌舞、快板等形式,以文艺演出、快闪表演、小视频推送等多种方式进行广泛传播,将红色血液沁入心窝,引领文明新风尚,使人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穿好红色马甲——塑造文明实践“新形象”

  “脚山铺第二天的战斗敌人进攻愈加频繁凶猛。红四团团长耿飙带着警卫员和通讯员在各山头阵地流动指挥。他们在半山腰的一堆乱石后遇到一挺重机枪,副射手浑身是血,身负重伤,仍然坚持躺着辅助射击……”年11月20日,记者来到全州县青少年活动中心采访,在多媒体教室里,20来个8到12岁左右的小学生,统一身穿红马甲,在老师的指导下,集体声情并茂、绘声绘色地进行着演讲训练。

  这是全州县“小小红色讲解员”培训班正在上课。指导老师,也是全州县少先队总辅导、志愿者领队周康丽告诉记者,“小小红色讲解员”培训班是从年开始举办的,到目前已经举办了6期,共培训学员名左右,都是从全县中小学生选拔的优秀学生。通过培训后,他们节假日担任全州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的义务,深受游客欢迎。全州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志愿服务队被评为年广西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组织。

  在全州县红军长征湘江战役文化保护传承中心采访时,该中心副主任文双文饶有兴趣地向我们介绍,年4月以来,他带领中心一帮年轻人,自发成立了全州县红色文化宣讲小分队,至今已发展有多名红色文化宣讲志愿者。红色文化宣讲小分队身穿红马甲,利用双休日、节假日深入村屯收集、核实、整理全县的红色文化,运用抖音、快闪、快手、视频、博客等新型媒介,把厚重的红色文化、悲壮的红色故事简明扼要、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让群众看得明、听得懂、学得进,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

  全州县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是广西县第一个应急救护培训基地,现有注册的志愿者人,该基地志愿者孙红岩被评为-年度广西红十字优秀志愿者、年度被树立为全囯红十字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在习近平总书记今年4月25日视察过的毛竹山村,有一支30人的“环保妈妈志愿者服务队”;在全州县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区,还活跃着一支近百人的志愿者队伍……红色志愿者服务队在全州大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红色志愿者服务开展得如火如荼。

  在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全州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群众思想和生产生活实际,通过搭建志愿服务体系、完善志愿服务机制、壮大志愿服务队伍,广泛深入地开展志愿服务,着力塑造文明实践“新形象”。全县组建有余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20个学雷锋志愿服务岗(站)合共10.6万余人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各级实践阵地广泛开展“助力乡村振兴”“走基层、解难题、暖民心”等专项志愿服务活动,全县参与志愿党员已达6.1万人次。县委书记朱鹃屏、县长邓世文等县“四家”班子成员坚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带头践行为民办实事实践活动要求,组织开展“进基层惠民生”“进支部促党建”等“八进”实践主题活动,有力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与文明实践深度融合。全县志愿服务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开展理论宣讲、敬老爱老、文化服务、环境保护、应急救护、科技培训等文明实践活动累计达0多次,让"志愿红"成了文明实践中一抹最靓丽的色彩。(作者:将学军文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4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