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开放教育桂林红色培训湘江战役全

北京中科刘云涛 http://m.39.net/pf/a_4305593.html

·全州旅游·全州文物古迹·全州十大景区·全州全部景区·全州特产·全州美食·全州地名网·全州名人

广西开放教育:桂林红色文化培训中心广西开放教育:桂林红色文化培训中心

湘江战役全州觉山铺阻击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年11月25日,红军总部发布分四部突破湘江防线的命令。红军便设防于鲁板桥、觉(脚)山铺之间,阻击湘军西进,掩护红军主力渡江,湘江战役打响。觉(脚)山铺是敌人-湘江的咽喉要地。觉(脚)山阻击战以五团政委易荡平等余名红军烈士的热血和生命为代价,掩护中央红军渡过湘江。该战是湘江战役中最大、最悲壮的阻击战。

凤凰嘴渡口为红军突破湘江最为惨烈的渡口。红八军团为掩护红九军团顺利渡过湘江,八军团一部在杨梅山伏击追敌桂军,在激战的同时,大部红军开始在凤凰嘴渡口下游董家堰水坝抢渡湘江。此时红军头上有敌机疯狂轰炸,后遭追兵用枪疯狂地扫射,正在抢渡的红军将士在江中伤亡惨重。据李德回忆,红八军团渡江前人,渡江后仅仅剩下人。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炮兵政委、红军诗人陈靖在《黔山湘江》一诗中写道:“血染十里溪,三年不食湘江鱼,尸体遍江底。”反映了当时红军抢渡湘江的悲壮场面。

觉山阻击战的惨烈代价让红军将士觉醒,认识到之前的战略错误,开始了中国革命的转折点,脚山因此更名为觉山。

是脚山铺还是觉山铺?

全州脚山铺,也叫觉山铺,在年(国民党)广西省政府民政厅编的《民国二十二年度广西各县概况》里的地图写的是爵山。那么,这个地方究竟叫啥名呢?

曾听一些大人说起过脚山铺的事,说红军曾经在那里经历过一场血战,死了不少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到一些史书,才知道年在广西境内发生过的那场战役不是一般的血战,而是事关中央红军命运、事关中国前途的大血战。这场血战我们现在称为湘江战役,当时国民党政府则称为全州战役。最重要的战场一是灌阳的新圩。另一场大血战,发生在脚山铺,那是中央红军对训练有素的湘军的殊死血战。湘军的作战目的,与桂军驱赶红军过境截然不同,他们是拼命阻止红军离开广西,妄想把中央红军围歼在全州、灌阳,以防止红军进入湖南后造成“星火燎原”之势“赤化”湖南,故这一场血战打得非常惨烈。

我从事党史县志工作后翻阅史书,发现此地又冒出了一个觉山铺,同一个地点,却有两个地名。至一直让我有所困惑。

就是一些史书,既有用脚山铺的,也有用觉山铺的。如原由中共桂林地委主编、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红军长征过广西》用的是脚山铺,而由自治区宣传部等单位主编、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用的是觉山铺;聂荣臻在回忆录里用的是脚山铺(后来他给脚山铺血战题词用的却是觉山铺),而杨成武、李聚奎、谭政等将军在回忆录里用的却是觉山。我又查询本地史书,既有用脚山铺的,也有用觉山铺的,甚至同一本史书里,两个名字同时用哩。

当时我就这个问题问了我八十多岁的父亲。我父亲说,就是叫脚山铺。他还说:“爷爷在世时还说过,脚山铺是明朝在全州境内陆路官道沿途所设的十五铺之一,因为设在山脚下,故名脚山铺。”我后来翻阅了《全州县志》,发现上面对此有所记载。

有一次路过脚山铺,我特意去村里问了几位村民。村民争先恐后地向我介绍说:“咱们村原来一直叫做脚山铺!”“后来又叫觉山铺,那是年红军来了以后的事。”一位老人说:“有句俗语叫‘一脚达三乡’。过去,全州共划分为六个乡,咱脚山铺属恩乡,与长乡、宜乡交界,站在咱的地界,一‘脚’能达三乡的地界,不可能是一‘觉’达三乡。这一点,年轻人可能知道得不多。”我又问:“那你们村名现在叫啥?”一位老者说:“现在吧,两个名字都叫,都不算错。”

看来,脚山铺与觉山铺一地两名的叫法,还将同时叫下去。但由于此地有聂荣臻元帅的题词“觉山铺”,故当地官方一般用觉山铺。

资料链接:湘江阻击战主要阵地之一:觉山铺

这里离中央纵队渡河的界首渡口25公里,是中央红军能否渡过湘江的生命线,也是敌我双方投入兵力最多、中央红军牺牲最大的一战。

敌军投入湘军4个师约六七万人。而红一军团第一、第二师人数不足1万。双方在此鏖战了三天两晚。

11月29日,湘军两个师在数十门大炮和9架飞机的掩护下发起强攻。红一军团先头部队第2师在尖峰岭一次次地打退数倍于己的敌人,并抓住时机反冲锋,从敌人尸体上收捡武器弹药。

在敌人的猛烈攻击下,尖峰岭失守。第二师退守黄帝岭。第二师第四团团长耿飚率部在阵地上坚强阻击,打得敌人尸横遍野。当敌人向第四团指挥所发起冲击时,身患疟疾的耿飚操马刀率领10多个战士冲入敌群。第四团营长罗有保的双耳被震聋,仍随耿飚冲锋陷阵。

第四团政委杨成武率部越过公路时被击中右膝。一群敌人向他围过来,正遇上从东边撤下来的第五团第五连战士,阻住了敌人。3名战士上公路抢救政委,第一个中弹倒下,第二个未上公路就负了伤。杨成武挣扎着向自己的战士们爬去,在战友的救助下终于脱离险境。

11月30日清晨,第一师两个团从湖南潇水长途奔跑赶到觉山铺投入战斗。

12月1日上午,红一军团第十五师等8个师还在江东。战斗已到最后时刻。坚守觉山铺一线的红一军团将士死守全州凤凰嘴、麻市渡口,为了确保江东部队赢得抢渡时间,在10多公里长的战场上逐个山头与敌争夺。

据不完全统计,红军在觉山铺伤亡约人。第二师第五团政委易荡平重伤后牺牲,第一师第四团政委杨成武负伤。

将湘江战役的阻击战脚山写成觉山,是元帅的笔误还是有意为之?

蒋廷松

湘江战役规模最大的阻击战所在地,史料记载有爵山、脚山、觉山三个地名。笔者从史料与当地人讲述中认为,原名应为脚山铺。脚山铺位于全州县才湾镇南一村委脚山铺自然村,是全州城西南方向13公里处,古代是一个著名的关隘。是日本投降前广西战场最后一战的发生地,相传舜帝南巡曾在山上设有行宫。

广西开放教育:桂林红色文化培训中心

脚山铺湘军攻击的正面战场图

脚山之名虽然年前也有觉山的叫法,但不大盛行。而年后,脚山被叫成觉山却逐渐盛行,但真正为当地官方所确认,我认为应该是年后。现在,脚山铺与觉山铺两个叫法仍然不算错,但官方倾向觉山铺的叫法。

觉山阻击战纪念碑

关于将其地名脚山叫成觉山,有一个关于聂荣臻元帅题词的故事。这个故事我讲过,但最早讲述这个故事的人就我亲耳所闻,为原全州县党史县志办副主任卿助南先生所说。现在这个故事广为人知,其故事流传开来,主要是通过卿先生与我的口述传扬开的。

多数人认同这个故事,我也认同这个故事。但也有人质疑,不过多数质疑的人似乎也认同这个故事了。

聂荣臻元帅给脚山阻击战烈士题词写的是觉山

聂荣臻元帅在《聂荣臻回忆录(上册)》(战士出版社年版)回忆录里写的是“脚山铺”。但他后来题词却写成“觉山铺”,曾让我感到纳闷。由于不了解,我曾问一位姓舒的老党史工作者:“聂荣臻元帅的回忆录时不是用的是脚山铺吧,这题词怎么成了‘觉山铺’了?”老党史工作者说:“这个事,你问我,其实我也感到蛮纳闷的。我也不明白聂元帅为什么前后写的同一个地点用不同的写法。”

我后来是这样知道这个故事的。一天县里领导安排原党史县志办副主任卿助南同志(后调至全州县政协工作,是全州党史工作较有权威的老党史工作者,现已退休)与我为那些前来全州脚山铺等湘江战役旧址走访的老红军将领的后代作向导当讲解员。当谈到全州为什么用觉山铺还是脚山铺时,卿助南同志说:“对于把脚山铺又叫成觉山铺这个问题,不仅外地的人感到疑惑,开始我也心存疑虑。直到马光瑶同志(曾于年10月-年10月任全州县党史办主任)说起这事,才算解了我心中的疑虑。那是年9月的一天,马光瑶老主任去北京找聂荣臻元帅给脚山铺阻击战题词。当聂荣臻元帅挥笔写下题词后,马光瑶老主任见了聂荣臻元帅那题词的横幅,顿时懵了。原来聂帅的题词是这么写的:‘觉山阻击战中牺牲红军烈士永垂不朽’。马光瑶主任不明白,全州的脚山铺,聂荣臻元帅原来记得是很清楚的,他在回忆录里写的都是脚山铺,现在怎么题词却成了觉山铺了?如果写错了地名,那可不是小事哟!他清醒过来后,便小心谨慎地提醒聂荣臻元帅,是不是将全州脚山铺阻击战的地名写误了?聂荣臻元帅说,他知道那个地方的‘脚山铺’是山脚的‘脚山’。但是中央红军是在经过全州脚山血战后才觉醒的!马光瑶立即明白聂帅这么写的真实用意,想到许多红军回忆当里也用的是觉山,觉得还真是一语双关,有特别的含义,比原来脚山铺的‘脚山’更好,不由连忙叫好。自那时聂帅的题词以后,全州官方机构在公开的场合用的便是觉山铺了。”当时的全州县党史县志办主任唐兴文同志听到这儿,感慨地说:“原来市党史研究室主任王清荣同志就这个问题也问过我,我也搞不清,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啊!”

聂荣臻元帅当年军事地图里用的是脚山铺之名

卿助南先生是尊重史实的人,他的话我是基本相信的。考虑到这个故事很重要,我想从马光瑶同志那里确认此事。曾给马先生打过两次电话,可惜他都在住院,接电话的是他的家属。所以没能从他那里得到确认,后来,只能是未能确认的遗憾了。

不过,看过聂荣臻元帅回忆录的朋友都知道,尽管年许多人将脚山铺写成了觉山铺,但聂荣臻元帅写的是脚山铺,说明这位元帅写的是没有错的!至于他后来在题词里写成觉山铺,我是赞同故事里的说法,就是聂荣臻元帅故意借谐音写的,寓意着红军经过这场血战,红军将士觉醒了!

蒋廷松原创

原创作品,授权保护,未经允许,转载必究

造成鲁迅与田汉后期交往隔阂的历史之谜

全州参加红军第一人----赵枝杰

有朋友建议给湘江战役改名,不知你认为如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5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