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文新军通讯员陈军斌唐榕蔓 今年以来,我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紧密联系党史学习教育工作要求,充分利用红色资源优势,在织密红色阵地、开发红色教材、创新红色载体上下功夫,以红色基因铸魂育人,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铭记初心使命,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质量效益和影响力,推进全市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建强机构,织密党史学习教育“红色阵地” 今年1月至7月上旬,全州县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教学点、兴安县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教学点、灌阳县新圩阻击战史实陈列馆教学点共接待学习参观批次、人次,再次刷新历年同期学习参观人数纪录…… 近年来,我市依托全市各地革命遗址遗存和纪念设施,打造30多个干部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让革命遗址遗存成为“教室”,让革命文物史料成为“教材”,让革命英烈成为“教师”。同时,出台《桂林市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规范化建设实施办法(试行)》,以制度建设推进现场教学点规范化建设,全州、兴安、灌阳“两园一馆”等现场教学点成为全市各地各单位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热门”场地。 我市还充分发挥党校的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作用,依托市委党校在全区率先成立市级干部党性教育基地,以红色基因铸魂育人。把党史学习教育纳入市委党校的主体班培训教学的重要内容,开设专题党史课程,同时开展唱响红色经典坚定理想信念激情教学,到湘江战役发生地全州、兴安、灌阳现场教学。广大学员通过学习党史,进一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汲取信仰力量,汇聚启航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我市还拓展红色教学资源,积极对接红军长征中的重要节点城市,与江西赣州、贵州遵义、陕西延安、福建龙岩共同建立“干部党性教育培训联盟”,在教育、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促进成员地市红色教学资源有效整合、优势互补。今年上半年,我市派出4期主体班多名领导干部到遵义、赣州、瑞金等地开展红色学习教育,接受红色洗礼,升华思想境界。 整合资源,打造党史学习教育“红色教材” 教材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源头活水。 年以来,我市创新课程开发形式,采取市委点题、组织推动、市县联动、专家融合、内外互动、团队攻关的方式,在精品课程打造上持续发力,纵向开发了以湘江战役时间为轴、以桂北五县为主的湘江战役系列课程,横向开发了“红色+”系列党性教育课程80多门。 今年,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市持续打造了桂林地方党史、抗战文化等6门党史精品课程和“塑造有生命力的历史文化街区”“烽火临阳的红色记忆”等6门公务员网络必修课。对开发出来的党史课程,纳入市委党校培训班的教学内容。今年以来,这些课程共有多个班次、1万余名学员中学习培训,取得了较好成效。 与此同时,我市还积极组织参加全区好课程评比,我市上报的15门精品课程有8门进入了第三轮评审,是全区14个地市中最多的。开发制作的网络党史学习课程“血战湘江铸忠魂”,被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列为全区公务员网络培训必修课,并在广西广播电视台影视频道、桂林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等媒体平台进行了展播。对在精品课程开发和评审中涌现出来的优秀教师,纳入全市师资库,进一步培养使用,优先推荐外出授课和参加上级培训。 创新形式,搭建党史学习教育“红色载体” 围绕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国共产党桂林地方史以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桂林市建设、改革与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等三大主题,面向全市各行业各领域征集干部教育培训党史课程,共收到全市98个单位上报的门党史课程,并评审产生“十佳党史好课程”和“十佳党史好讲师(团队)”。 今年以来,我市在全市范围内创新开展“百年辉煌·党史百课”建设行动,下发《关于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全域开发“百年辉煌·党史百课”课程的通知》。各单位在开发党史课程的同时,积极开展“百年辉煌·党史百课”下基层、进机关、入校园、到企业等试讲活动多场次,把党史学习教育延伸到“最后一公里”,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入开展。同时,市委组织部创新评审方式,到相关单位进行课程现场展示评审,把评审过程举办成送教上门、党史巡回宣讲的过程,评审结束后举办“双十佳”课程颁奖暨展演晚会,将整个党史学习教育推向高潮。 市委组织部还联合市委党校、市老干局丰采、文彩艺术团共同打造《湘江为英雄歌唱》大型舞台情景课,创新讲课方式,将讲台和舞台有机融合,讲课和文艺相互镶嵌,以湘江战役中的英雄人物和历史事件为基本史实素材,采用情景剧、小话剧、歌舞、小品、朗诵及桂林特色曲艺桂剧、文场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串联成一堂生动展示湘江战役精神的舞台情景课,并将该课程纳入市委党校主体班和社会培训班的教学内容,打造成一门作为全市、全区乃至全国领导干部来桂林接受党性教育的特色课程。目前,该课程已基本打造完成,拟于7月下旬进行首演。
本文来源:桂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