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灌阳红色文化传承桂林走好新长征路图

北京哪间痤疮医院好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9204421470077907&wfr=spider&for=pc

告慰忠魂,红军遗骸迁葬灌阳酒海井纪念园。记者游拥军摄

■黄光圣

83年前,面对生死存亡,红军将士浴血奋战突破湘江封锁线。

今天,共筑中国梦想,红色文化在桂林热土又有新的传承。

年的初冬,从中央苏区突围而出的中央红军,跨过湘桂边境,由湘南入桂北。当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历时5天的湘江战役在全州、兴安和灌阳3县展开,经过新圩阻击战、觉山铺阻击战、光华铺阻击战三大阻击战,以损失过半的惨重代价,从全州、兴安间渡过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图谋,保存了中央红军和中央机关,赢得了战略上的胜利。

红军在桂林的浴血奋战为实现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奠定了重要基础,以湘江战役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成为桂林历史文化的核心形态之一,并成为桂林前行的力量。

年10月18日,在兴安举行的广西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座谈会,年11月25日,桂林纪念红军长征突破湘江战役80周年大会,深切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号召人们弘扬长征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1、青山有幸埋忠骨

青山肃立,绿水长歌。

今年9月24日上午,一场特殊的安葬仪式在位于灌阳县新圩镇和睦村的酒海井红军纪念园内举行,低沉的哀乐声中,覆盖国旗的红军烈士遗骸灵柩,在8名武警礼兵和多名红军烈士后代的护送下走向红军冢,余名干部群众肃立两侧,向红军烈士致以崇高敬意。

年底,中央红军长征进入灌阳县,为确保中央纵队及后续部队安全渡过湘江,红三军团红五师、红六师、红五军团红三十四师先后投入灌阳新圩阻击战,浴血奋战,伤亡惨烈。其间,红军设立在新圩镇和睦村下立湾祠堂的战地救护所里的一百多名红军重伤员因来不及转移,被敌人投入酒海井中全部壮烈牺牲。

今年8月13日,灌阳县启动酒海井红军烈士遗骸勘探打捞工作。经过抽水、阻水、分流、清淤等一系列努力,打捞人员在井内淤泥中陆续发现20余具骸骨。

来自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和党史部门的有关专家对骸骨进行了清洗、分类、修复,并综合骨骼特征、党史研究、历史记录、当地居民口述等多方面信息,认定所打捞遗骸系83年前遇害的红军。

灌阳县史志办介绍,红军三过灌阳,年红七军北上苏区、年红六军团西征及中央红军长征先后三次经过灌阳,多名红军在此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红军遗骸散葬于新圩、水车、文市等乡镇。

而在去年9月28日,灌阳县还举行过红军长征灌阳新圩阻击战烈士遗骸迁葬仪式,第一批红军烈士遗骸从该县水车镇修睦村起运出发,迁葬至该县新圩镇酒海井红军烈士纪念园。

今年和去年的这两次安葬只是开始,灌阳县委县政府准备用1-2年的时间把这些散落散葬的红军遗骸全部归葬在酒海井红军烈士纪念园,供后人瞻仰。

新中国开国上将李天佑之子李亚明、开国中将韩伟之子韩京京、开国中将钟赤兵之女钟安屏等红军后代,参加了今年9月24日的酒海井红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安葬仪式结束,烈士们的遗骨入土为安,钟安屏饱含热泪地说:“我们不能忘记这段历史,英雄的壮举将永远激励后人不断前行,为祖国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2、拓展红色文化新阵地

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灌阳新圩阻击战陈列馆开馆,全州湘江战役遗址公园项目建设开工建设……

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方式,就是建好用好红色文化阵地,让人们在参观游览中重温革命历史、感受革命传统、砥砺理想信念。

为纪念红军突破湘江这一伟大的历史事实,国务院批准于年在广西桂林兴安县修建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年,中宣部将碑园列为首批百家“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碑园现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红色旅游景区之一。

10月19日,正值十九大召开之际,湘江战役遗址公园开工仪式在全州县才湾镇觉山铺阻击战遗址举行,标志着全州县拉开了红色文化旅游建设的序幕。

计划投资1.8亿元,建设期为三年的这个红色文化遗址新项目,总体规划设计主要包括纪念馆、纪念碑、纪念广场、雕塑群像、烈士陵园、湘江战役模拟沙盘等标志性配套设施,将努力打造成长征精神教育传承基地,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培训基地,国家4A级红色文化精品旅游区。目前觉山铺阻击战旧址已被列为国家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名录。

而去年10月11日,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新圩阻击战陈列馆在灌阳县新圩阻击战主战场遗址———枫树脚正式开馆。主建筑造型为五角星建筑,陈列馆分为“红军三次过灌阳”、“新圩阻击战”、“悲壮34师”、“鱼水情深”、“精神永存”等五大板块展示。而主题雕塑是整个“新圩阻击战”红军英勇奋战的灵魂与缩影,把当年红军将士大无畏革命战斗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些项目的建设,使桂林红色文化遗产得到更好地保护,使红军不屈不挠的长征精神得到传承和发扬。

3、红色文化基因的新长征

在新四大发明已经取代老四大发明的新时代,随着中国不断崛起,文化自信激发,神州大地刮起了一股崇尚红色文化,探索红色文化,传播红色文化,创新红色文化的风潮。

桂林留存着旧址、建筑物、烈士墓、标语、纪念塔等不同类型的大量的红色文化遗产,对这些文化遗产的挖掘和利用,同样也有着广阔的空间。

在媒体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如何加强桂林红色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加强和改进红色文化的开发与利用,深入挖掘整理红色文化资源,形成鲜明的桂林红色文化品牌,桂林红色文化传承面临着挑战与机遇。

为更好地保护、开发和利用好桂林红色文化资源,市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学者专家对桂林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了调研,并形成了详细的调研报告。

有委员建议,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组织编制一部《桂林红色文化保护利用开发专题规划》,从顶层设计上做好保护利用开发;传承红色文化从娃娃抓起等等。

11月2日,市政协召开专题对口协商会,向市委、市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面对面建言献策。建议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为原则,加大桂林红色旅游宣传、挖掘红色文化价值、注重红色文化的传承、开发利用红色旅游资源,从而令桂林的红色文化资源得到有效地保护利用。

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把委员们的建议进行梳理整合,结合桂林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将之列入明年的重点工作任务加以落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央红军长征过桂北的光辉足迹,成为整个长征史上一段刻骨铭心的印记。

抚今追昔,鉴往知来,告慰革命前辈最好的方式,就是不忘初心,踏着红军长征的足迹砥砺前行,把长征精神永远传承下去,铸就新时代的光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4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