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走进兴安县和全州县,在百岁老人的记忆里,在一家五代人接力守护红军墓的故事里,感受军民鱼水深情。
如今居住在兴安县华江瑶族乡的支义清老人已经岁,他依然记得当年协助红军架浮桥渡湘江的情景。老人年少时在全州县凤凰镇做船工,湘江战役发生那一年,大批红军部队路过全州,准备在大坪渡口渡江,当时河上没有桥梁,只能就地架浮桥。
红军渡江见证者支义清(岁)
这是河,这船就并过来,这船最后是浮起的,屋皮和门板就盖上去,五六个人(红军战士),一排一排地走。
老人回忆说,在那个战乱年代,一听说有部队来,村民能躲就躲,但红军路过时,当地百姓有的借船、有的拆门板帮助红军架浮桥。支义清做了几天帮工,红军每天给他一块大洋作为报酬,村民们都说,红军是个讲规矩的军队。
红军渡江见证者支义清岁
他们过路好认真地撒着石灰,他跟着石灰走,他不到你屋里,他规矩蛮好的。
支义清老人对红军的记忆,也深深烙在75岁的蒋石林心里。从小,蒋石林就听爷爷蒋忠太说红军是“好人”。
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才湾村村民蒋石林
爷爷说中央红军是老百姓自己的军队,帮助老百姓打扫清理卫生,挑水,水缸里没有水了,他就来帮你们挑水啊,没有拿群众一针一线。
这天,蒋石林又来到米花山红军烈士墓,深深地三鞠躬,再擦拭墓碑,清理杂草,绕行烈士墓一圈。这是蒋石林一家五代人接力守护的红军墓。
年11月30日,脚山铺阻击战打响,村民们自发给红军送饭、送水、带路。在脚山铺的激烈战斗中,红一军团一师、二师伤亡多人。蒋石林的爷爷蒋忠太在米花山砍柴时发现了7具红军遗体。当地的老百姓自发地掩埋红军,其中,蒋忠太把这七个红军掩埋在自家的地里面。
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才湾村村民蒋石林
我爷爷埋了这边就捡了三个老烧砖放到这里做个记号,搞了个墓。
因为掩埋红军遗体,当地军阀以“通共”罪名,让蒋石林的爷爷蒋忠太蹲了大牢,出狱后没多久,蒋忠太就去世了。弥留之际他特地叮嘱:一定要世世代代守护好这座红军墓。
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才湾村村民蒋石林
每年的清明和春节一定要来这里祭拜、祭扫,因为他们流血牺牲,给我们当家作主,我们要把这个红军墓很好地守护好。
今年4月,全州县对米花山烈士墓进行重新修缮,宽阔的步道和两旁的翠柏使红军墓更加庄严肃穆。
青山处处埋忠骨,在桂北大地,诉说当地百姓与红军血浓于水的故事还有很多,而这份深情正源于红军是一支来自人民的队伍,一支为人民谋幸福的队伍,红军的流血牺牲和丰功伟绩铸就了今天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