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骏通灵渠
马援一行来到灵渠,先锋官黄万定早已在那里等候。他指着身边的一位地方官说:“这位是零陵县令唐昊。他听说大军要过灵渠,在此受阻,早早赶来迎候,并协调处理。”
马援、刘隆等下马。
马援拱手道:“有劳唐县令。”
唐昊拱手道:“将军辛苦,下官有失远迎,还请恕罪。”
据唐县令介绍,此灵渠因为多年航运中断,运河淤泥堆积,堵塞了航道。
灵渠古运河
公元前年秦王嬴政灭六国,为巩固皇权,他发兵50万大举进攻岭南的百越之地。但因山路崎岖,粮草不济而久攻不下。于是秦始皇命令史禄凿灵渠以通粮道。建成后的渠道以灵巧著称,因而得名。令秦始皇没有想到的是,这条人工运河会成为我国最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
灵渠全长34公里,分为南渠和北渠,其中南渠长30公里,大部分利用的是天然河道,人工只开挖了5公里;北渠的长度虽然只有4公里,但它却是连通湘江和漓江的航道。
一般的堤坝都是一字型居多,而灵渠的独特之处在于他的堤坝是人字形,左右连边的长度比为3:1,这样就起到了分流泻洪的作用。当水猛涨时,70%的水就会往左边流去,30%的水通过左边的堤坝流入,这样就很好的保证了下游人民的安全。在人字型堤坝前端,是一截窄长型的铧嘴,对维护人字型堤坝起到了巩固的作用。每隔一里,灵渠上就会有一座斗门(也称陡门)。斗门其实就是最早的闸,斗门的作用两个,一个分流泻洪,一是保证船路的畅通。
灵渠分水坝
灵渠对维护国家统促进中原与岭南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零陵也因灵渠的开凿而成为“南连海域,北达中原”的岭南重镇。
因为前方要打仗,还要修灵渠,秦军的大本营就驻扎在古严关山脚下(今兴安县秦城),以防敌军袭击,军需物资、后勤补给调拨则设在离零陵县城不远的湘江河边(今广西全州县凤凰镇建安村),这里后来一直就成为了中原进出岭南的物资中转站。
自从有了灵渠,沟通了漓江和湘江,连接南北交通,让湘漓同源,让岭南与中原连成一体。可自从吕雉中断了与岭南的贸易,加上后来的王莽乱政,中原与岭南的贸易一度中断,岭南,再一次游离于王化之外,成为独立王国。长时间的隔离,管理不力,开发有限,不正是给征氏姐妹起兵反叛提供了先天的条件吗?大军南下,马援一直在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他要好好地利用这一契机。
马援等人来到水渠边。但见绿悠悠的江水,流过滚水坝,立马就朝下方奔泄,像是挂起一帘水幕,发出“哗啦啦”的巨响……
马援捡了一块石头,丢入北渠水中。说:“果然水浅,不足五尺。”
刘隆道:“怎么办?”
马援道:“看来,只好停留,疏通水道。”
刘隆着急道:“大军停留,疏通水道,耽误的不是一日两日,这军情紧急呀,将军请三思。”
这刘隆名为副将,实为监军。所以他时刻提醒伏波将军谨慎行事。
马援道:“航道不通,如之奈何?”
刘隆道:“不如弃舟上岸,改水路为陆路。”
马援道:“弃舟上岸?我觉得不妥。”
刘隆道:“疏通河道,少说要十天半个月,我怕,十天半个月之后,叛军已经打到这里了,我们吃罪不起。”
马援道:“既然这样,那我们回到零陵郡府再议,听听段志和零陵太守的意见。”
一行人回到零陵郡府。黄万定在桌面上展开灵渠绢图。说:“将军,楼船只有过了灵渠,方能进入漓江南行。”
唐昊说:“将军,灵渠的铧嘴、滚水坝、陡门均是良好,只是河道淤堵,始料不及。前朝吕雉禁止中原跟岭南商贸往来,后来是前任伏波将军路博德南下,之后的一百多年,这灵渠上就中断了商船往来,年久失修,泥沙沉积,慢慢地就淤堵了。”
灵渠清淤
马援问道:“这灵渠有多长?”
唐昊回复道:“将军,北渠六里余,南渠六十六里余。”
段志道:“将军,楼船吃水六尺余,没有七尺水深,通航不得。”
马援道:“大军停止前进,全力清淤。五千士兵清理北渠,一万五千士兵加上一万民夫清理南渠,估计耗时多久?”
唐昊说:“最少十天,多则半个月。”
马援问:“零陵县地方,征集一万民夫,可否?”
唐昊:“可以。将军南下平叛,保境安民,零陵百姓无不拥护。我加征一万,共两万民夫,两日内应该到位。”
太守龙述说:“将军,我这边再从县外给您征集一万民夫过去帮忙。”
马援非常高兴:“好,明天开始,大军清淤。”
刘隆道:“将军,我怕不妥。”
马援道:“有何不妥?”
刘隆道:“将军,大军已经来到灵渠,临近始安,很快就要到达前线。如果停下清淤,我怕会耽误了军情。”
黄万定道:“监军,航道不通,如之奈何?”
刘隆道:“不如弃舟上岸。士兵步行,辎重改为小船运送,到了漓江,可调集苍梧、合浦的楼船来接。这样,耽搁的也就一天两天,误不了大事。”
段志道:“监军说的不无道理。但苍梧、合浦地方,十天半个月也不一定能征集到两千艘楼船。即使征集到船只,从苍梧、合浦开行过来也需要许多时日。再说我们的粮草补给也要不断经过这里。”
马援道:“监军,段将军说的也是实情,我们不得不考虑。再说,即使能够很快征集楼船,这灵渠我也要疏通。灵渠,始于秦始皇南征岭南,是一个重要的军事运输枢纽。年来,灵渠一直在沟通着中原与岭南之间的联系。只是吕雉禁止南北往来,加上王莽篡位天下大乱,一百多年,灵渠不灵。如今我来到这里,哪能眼瞪瞪地看着灵渠这样默默无闻于天下?我要让灵渠的水面上,重现舟楫重响桨声。监军,你讲的也有道理,可我总觉得,你的思维仅仅是停留在行军打仗上。征氏姐妹叛乱,看似气势汹汹,实则是一群乌合之众,不足为虑。只是剿灭叛乱,这对于一个地方的长治久安,能有多大益处?你走了,她又起兵,你又劳师远征?今天剿灭了征氏姐妹,明天还会有别的姐妹起兵反叛,没完没了。你也不想想,如果中原跟岭南之间,舟楫不通,邮路不到,驿馆荒废,甚至税赋不缴,这样老死不相往来,你能说岭南是大汉疆土?名义上是,实则不是。”
刘隆道:“将军,我说不过你。我只是担心,贻误军机。”
马援道:“军机的事情,我心里有数。”
马援大军走的,是一条曾经辉煌一时的古道,它厄湘桂之咽喉。秦始皇统一岭南、前朝海上贸易(海上丝绸之路)都打这里经过。由于王莽失政天下纷争,这条通道一度荒废。这次南征交阯,主要是打仗,可在马援的心里,一直都是把疏通这条通道作为一件重要的事情来做。他知道,一个地方要想富裕,就必须要有出产,同样的道理,一个国家要想富裕,也是必须有很多的货物与别国进行贸易,以便“滋生资货财利”。这就是他对货殖的理解。
第二天一大早,马援骑着大白马带着黄万定等人在灵渠的北渠、南渠、铧嘴以及泄水天平等处游走了一圈。两岸落英如花雨,一堤杨柳舞春风。岭南的景致,再一次激发了他家国天下的伟大情怀。如今,征侧、征贰反叛朝廷,那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他要还给百姓一个安定的岭南。这是他作为一个将军的责任。
该怎么办?作为三军统帅,他不得不认真考虑这些事情。武,止戈也,就是让地方放下武器。但单单是打,行吗?武力征服,对于他这样一个能征惯战的将军来说,那绝对不是难事。但武力征服只能解决一时,就好像韭菜,今天割了一茬明天就又长出一茬来,根不除,就没完没了。要想长治久安,就得从根上解决问题,可这个根本,又是什么?
骏通灵渠古运河
汉军在灵渠附近的城台岭扎下大营,开始清淤。零陵郡、零陵县三万百姓前来支援,附近的始安县得知,也派遣了一批劳工前来参加,劳动场面好大,端的是热闹非凡。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