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蒋明远先生上篇《广西考古专家为何否定古老的零陵县治在全州县凤凰镇的建安古城》的文章,解说了全州县建安司的建安古城不是零陵县治的理由。
蒋明远先生今又撰写了《兴安县城子山古城是古零陵县治所与史实不符》这篇文章,他指出从兴安县的城子山城址到全州旧县治柘桥村的路程有多里,比《旧唐书·地理志》记载的从全州县城到古零陵县治所的78里路程,多出了40多里。显然兴安的城子山城址不是古零陵县的县治所在。作者观点值得深入探讨!
作者:蒋明远
广西兴安县城子山古城位于兴安县界首镇城东村城子山屯北侧。城址东临湘江,距湘江最近约30米,南面紧靠城子山屯,西南被一条称为沙江的小溪所环绕,北为平坦的田地。城址平面呈为长方形、南北向,南北长约米,东西宽约米。城墙为黄土夯筑而成,今四周尚可见其痕迹,其中西、南城垣最为清晰,保存较好;东城垣只存南段长约余米;北城坦被毁严重,仅存西端和中部一小段。城墙现存高1~3米,厚5~10米。城址四角较高、墙体宽厚,可能原建有防御性的楼橹建筑。城西、北墙有缺口,可能为城门。城内地势较为平坦,不见明显的夯土台基,现已全部辟为稻田。西垣外可见一道宽约12米的护城濠,东垣外也可见到城濠痕迹,南、北护城不见。在城址内采集到大量的绳纹瓦片。
广西考古队副队长、广西文物工作队研究员李珍对兴安县城子山古城进行了考证,并撰文《汉代零陵县治考》说兴安县城子山古城是古零陵县治所在。
基于城子山古城址的历史文化沉积,兴安县在界首镇的城子山立了零陵县治的文物保护单位碑。《兴安县志》(年)对此进行了记载:“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置零陵县,今兴安北部地区属零陵县,零陵县城设在今界首镇附近。”
我们来看看李珍专家的考证,他在《汉代零陵县治考》一文中说:“城子山古城从所处的方位可以看出与史书记载基本相符。《水经注》:‘湘水出零陵始安县阳海山,……又东北过零陵县东。越城峤水南出越城之峤,峤即五岭之西岭也,秦置五岭之成是其一焉,北至零陵县下注湘水。’湘水即今湘江,正好往东北流经城子山城址的东面。”
从上述看出考古专家李珍认定城子山古城址是零陵县治的历史依据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湘水》记载的湘水“东北过零陵县东”。
郦道元在《水经·湘水》中对零陵县的管辖范围记录得非常清楚:“湘水出零陵始安县阳海山(注:亦名海洋山),东北过零陵县东,又东北过洮阳县东。又东北过泉陵县西。”
郦道元考证说湘水发源于零陵郡的始安县,依次流经零陵县(今全州县及兴安县的东北部)、洮阳县(今全州县三江口以北的永岁、黄沙河、庙头、文桥等四镇和东安县)、泉陵县(今永州市零陵区)。
郦道元是南北朝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他撰《水经注》一书,阐述《水经》中0多条水道的源流及沿岸风土景物,并订正《水经》中的谬误。
郦道元时期的零陵县仍在今全州县及兴安县的东北部,到了隋朝开皇九年才废古零陵县,改泉陵县为零陵县。因此,郦道元考证的“湘水出零陵始安县阳海山(注:亦名海洋山),东北过零陵县东。”是可信的。
我们来看兴安县界首镇城子山古城遗址,就方位而言,确实是在古零陵县的管辖范围之内。郦道元所说的是湘江从零陵县的东面流过,他是就零陵县的县治而言湘江流向的,他是说湘江从零陵县县治的东面流过。
城子山古城遗址在湘江的西面,湘江正好往东北流经城子山古城址的东面。这样确实与《水经注》所载的湘江从零陵县东流过基本相符,因此考古专家李珍断定城子山古城遗址是古零陵县治的结论,就方位而言是有道理的。
接着,李珍专家在《汉代零陵县治考》一文中又引用了唐兆民先生的考证:城子山城址“与《旧唐书·地理志》中记载的相对照,‘属故城在今县(今全州)南七十八里。’城子山古城距全州县城直线距离约80余里,与《旧唐书》所说的略有出入,但唐代的计量标准与现在的也略有差别,唐代一里合尺,每尺以30厘米计算,每里合厘米,大于今市里,因此,《旧唐书》中所记的距离与现在的实际距离是基本吻合的。”
从上述看出考古专家李珍引用《旧唐书·地理志》记载的古零陵县治“属故城在今县(今全州)南七十八里。”是说古零陵县治这座故城在今全州县城南面的七十八里处,而以此来证明城子山遗址是古零陵县治所在地。
我们来看看历史沿革,唐代时的全州叫湘源县,县治在今全州镇的柘桥村,上则史料是说古零陵县治在全州的南面,距县治柘桥村有78里。
那我们来看看兴安县界首镇城子山城址到今全州县全州镇的柘桥村(湘源县县治)的实际距离。
从兴安县界首镇城子山城址到今全州县全州镇的柘桥村有二条路可通,一条是从兴安县界首镇城子山城址到兴安县的百里,再走桂黄路到全州镇的柘桥村;另一条是从兴安县界首镇城子山城址到界首镇,再经全州县的凤凰镇、石塘镇到达全州镇的柘桥村。这二条路的路程(从城子山城址到柘桥村)都超过里。
比较看出,从兴安县的城子山城址到全州旧县治柘桥村的路程有多里,比《旧唐书·地理志》记载的到古零陵县治的78里路程,多出了40多里,这又怎么好说城子山城址是古零陵县的县治所在呢?
李珍专家是引用唐兆民先生所说的兴安县界首镇“城子山古城距全州县城直线距离约80余里”,来证明“《旧唐书》中所记的距离(78里)与现在的实际距离是基本吻合的”。
我们知道从兴安的城子山城址到全州旧县治柘桥村之间有山有江河,道路曲折,穿山越岭,怎么能以“直线距离”来计算古代的路程呢?况且也找不出那条为“直线距离”的古道。
其实,暨南大学历史地理中心教授,历史学博士王元林曾发表论文,从城市设立的关键因素是以政治、军事为重的角度,就否认了城子山古城址为零陵县故城遗址的观点。
可见,广西考古专家李珍考证的兴安县城子山古城是古零陵县治所在的结论,与史实严重不符,城子山古城遗址不是古零陵县治所在。
那在兴安县界首镇的城子山为什么又存在这座城子山古城呢?
全州和兴安县地处岭南北交界处、古代岭南地区与中原往来的交通要道——湘桂走廊之上,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从考古发现所知,兴安县境内现有秦汉城址多处。兴安的城子山古城址,其性质也应该是一处军事城堡。秦始皇置零陵县后,公元前年,命大将尉屠睢统率50万大军,五路进攻岭南,在零陵县地域秦军与西瓯军发生了秦瓯之战。公元前年,秦始皇令任嚣、赵佗统帅20万大军再次进军岭南。到汉代,此地还发生过多次汉武帝征岭南的战事。
城子山古城遗址周边及与全州相邻地域存在大量的古代墓葬。经过考古工作者多年的调查,在古城址附近发现多处墓葬群。慕群分布范围北到全州县绍水镇的沿河村,南至兴安县湘漓镇的洲上村,西到全州咸水乡双藻田,东至全州凤凰乡石子桥村。在此范围内有界首、毛屋拉、渔江、双河、洲上、双藻田、龙尾巴岭、沿河、风凰嘴、大梅子地、十份山等墓葬群。墓葬区也是城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专家考证,这些古墓群,均为秦汉中原军队在此战死的将士。
因此,广西考古专家李珍考证的兴安县城子山古城是古零陵县治所在的结论,与史实严重不符,城子山古城遗址不是古零陵县治所在,而应该是一处军事城堡。
既然全州县凤凰镇和平村建安司的建安古城和兴安县界首镇的城子山古城都不是古零陵县治所在,那零陵县治又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