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舜帝葬地从全州九疑山变成宁远九嶷山之真相

蒋咸喜

舜帝葬于全州九疑山,还是宁远九嶷山?现今已成湘桂二省区舜文化爱好者争执的热门话题!

全州湘源文化公园内的舜帝像

引爆话题的引子是中国文史发表了笔者考证的舜帝真身葬地在广西全州的九疑山,而非湖南宁远九嶷山的文章《楚南全州:舜帝葬地九疑山新考》。(注:全州县在明朝洪武年间从湖南改隶广西)

中国文史《纵横》发声:舜帝真身葬地在全州的九疑山

此文是笔者查阅先秦古籍、考诸方志,并追随舜帝在古零陵的南巡踪迹进行了多年实地考证的心血。文章先发表在广西的《文史春秋》,后发表在中国文史《纵横》。由于《纵横》是国家级的是面向国内外发行的文史期刊,文章发表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湖南的一些学者认为这是“不顾历史事实,颠倒黑白,在造假文章该文出笼后,谣言惑众,在社会上造成了十分恶劣影响,对湖南永州拥有中华道德始祖舜帝的珍贵文化遗产进行严重挑战!”并纷纷撰文反驳说:自古以来舜帝葬地在宁远九嶷山,全州没有九疑山,舜帝葬地全州九疑山是假冒的,宁远九嶷山才是舜帝的真身葬地。

“舜葬九疑是为零陵”,舜帝的真身葬地只有一处,真假九疑山只有一座。让我们先看看太史公是怎么说的。

《史记》云:舜帝“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司马迁所说的舜葬九疑是为零陵,就是说舜帝葬在九疑山的舜陵叫做零陵。秦始皇和汉武帝为了纪念舜帝葬于全州九疑山,先后在全州县地设立了零陵县和零陵郡。零陵县治在今县城西南39公里处。属长沙郡。

我国最早的地理志先秦古籍《山海经》到西汉时期的《史记》《淮南子》及《全州志》都记载舜帝葬于全州九疑山,而东汉以后的文献开始记载舜帝葬地在宁远九疑山,这样就让人疑惑了!

为什么先后的历史记载不一致呢?是相信先前的历史(东汉之前的文献古籍)记载,还是相信东汉以后的历史记载呢?

《全州志》和《宁远九嶷山志》是怎么记载舜帝葬地的呢?

《全州志》载:“《书》(注:尚书):五月南巡至于南岳。《家》语:舜嗣帝五十载,陟方死于苍梧之野,而葬焉。《山海经》《礼记》皆云。然(后)太史公谓: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全州地故零陵地。”《全州志》上写明了全州在古时候之所以叫零陵,为零陵地,是因为舜帝“而葬焉”,原来是舜帝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而葬在了全州的九疑山。

全州九疑山的九龙归位地相

《全州志》记载在全州西北山地的越城岭支脉之上有九疑山。这座九疑山从大西江镇发端,西向延伸到资源县境内,东南向延伸到龙水、才湾、绍水、咸水等五镇境内,它是一条绵长的山脉。

全州九疑山横亘全州五镇

全州九疑山其名是因其发端地全州大西江镇境内有一座由九条山脊共一山顶的大山为九疑之首,有“九龙归位”地相而名。这个“九龙归位”的九疑之首,相传是天子舜帝葬地,因此在全州和资源二县民间又叫天子岭,俗称九龙山、九条脊。

宁远九嶷山舜帝祭祀陵

宁远《九嶷山志》(明万历版)记载:“九嶷山,在县南六十里,亦曰苍梧山。《汉志》注:九疑在营道南。《汉纪》注:应劭曰舜葬苍梧九疑山,今在零陵营道。”郭璞《山海经》注曰:“其山九溪皆相似,故曰九疑。”

全州说舜帝葬于全州九疑山,宁远说舜帝葬于宁远九嶷山。双方似乎说得都有道理。到底是谁说得更有理呢?到底是相信先前的历史(东汉之前的文献古籍)记载,还是相信东汉以后的历史记载呢?

本着古零陵在全州老零陵在永州,两地源远流长骨头连着筋的历史,为还原“舜帝葬九疑是为零陵”的历史真相,笔者试从舜帝南巡三苗、古苍梧、古赤水、湘江源、长沙马王堆汉墓古地图、新石器考古、九嶷山迁大庙、宁远假属零陵县、王莽篡汉应符文、刘秀移郡建舜庙、舜庙改陵庙等多角度、多方位,揭开舜帝葬地从全州九疑山变成宁远九嶷山的历史真相。

藉此希望湘桂二地的专家学者,勇于面对“舜葬九疑是为零陵”的古零陵历史真相,齐心协力共同挖掘舜帝文化遗存,打造好湘桂两地的大零陵舜文化圈,以繁荣两地文化旅游,同谋地方的经济发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5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