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民政部网站发布《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去年全年依法办理结婚登记.5万对,比上年下降10.6%。结婚率为4.8‰,比上年下降0.6个千分点;依法办理离婚手续.9万对,比上年增长1.4%,其中:民政部门登记离婚.0万对,法院判决、调解离婚77.9万对。离婚率为2.0‰;全国婚姻登记机构和场所共计个,其中婚姻登记机构个。
人口学专家研究发现,中国离婚率伴随着离婚时间约束性政策的调整有明显波动。“离婚冷静期”制度实施后,对抑制冲动离婚、轻率离婚效果逐渐明显。当这一政策逐渐被适应,未来的离婚数据变化可能会更加平稳。
结婚人数9年连降老龄化进一步加重
从结婚人数来看,自年达到.9万对的最高峰后,结婚人数连续9年下降。这其中,年我国结婚人数跌破万对、年跌破万对,年跌破万对,到年则跌破了万对大关。
-年结婚率和离婚率走势图。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截至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4万人,占总人口的19.8%,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万人,占总人口的14.9%。
年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副司长杨金瑞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称,“90后”“00后”作为新的婚育主体,绝大部分成长和工作在城镇,受教育年限更长,面临的就业竞争压力更大,婚育推迟现象十分突出。
离婚人数、离婚率企稳或与离婚冷静期有关
年全年依法办理离婚手续.9万对,比上年增长1.4%,其中,民政部门登记离婚.0万对,法院判决、调解离婚77.9万对。离婚率为2.0‰。
人口学专家研究发现,中国离婚率伴随着离婚时间约束性政策的调整有明显波动。“离婚冷静期”制度实施后,对抑制冲动离婚、轻率离婚效果逐渐明显。
所谓“离婚冷静期”,是指年施行的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中增加的关于撤回离婚申请规定。即自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任何一方不愿意离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登记申请。
“离婚冷静期”对于离婚数据的影响有多大?年,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宋健和博士生李灵春发表的文章认为,“离婚冷静期”制度实施后,政策效果逐渐显现。从年度数据来看,相比于年和年的全年离婚数,年离婚登记总数急剧下跌。民政部数据显示,年全年共有.1万对夫妻协议离婚,相比于年的.7万对,降幅达约47%;相比于年的.6万对,降幅约为42%。
上述文章也指出,年是“离婚冷静期”政策实施元年,离婚数据对政策变化更为敏感,当这一政策逐渐被适应,未来的离婚数据变化可能会更加平稳。
“离婚冷静期”制度正式实施后,年第一季度的地方数据也支持这一判断。杭州市民政局数据显示,截至年4月2日,38%的夫妻申请离婚后放弃办理离婚登记;武汉市民政局数据显示,年1月,武汉市共受理离婚申请对,经过“30天冷静期和30天办理期”,约58%的夫妻申请后放弃登记。
而从年的数据看,离婚数据的走势印证了这一判断。年离婚数据与年相比变化不大,离婚对数同比仅增加4万对,离婚率与年持平。
25-29岁人群连续十年占比最高初婚年龄大幅推迟
根据公报及相关数据,年,我国结婚登记人口中,20-24岁人群占比15.2%,比上一年下降1.3个百分点。年,25-29岁人群占比占结婚人口37.24%,比上一年提升了1.96个百分点,自年以来,连续10年成为占比最高的年龄段。
30-34岁人群和35-39岁人群占结婚人口的比重在持续上升。数据显示,年,30-34岁人群占结婚人口比重为11.3%,年这一占比为20.72%。35-39岁人群占比从年的6.6%,上升至年的9.14%。年,40岁以上人群占结婚人口比重为17.7%,虽然比年有所降低,但仍比年提升了4.8个百分点。
年结婚登记人口年龄分布情况。
从年以来历年结婚人口年龄结构来看,我国结婚年龄尤其是初婚年龄大幅推迟。
一线城市婚恋需求最旺盛婚姻不再是人生必选项
作为国内最大的婚恋服务企业,百合佳缘集团每季度定期发布《婚恋观调查报告》。根据报告积累的数据来看,百合佳缘集团总裁庄海表示,20年来,婚恋市场用户的需求明显变化,个性鲜明的“90后”“00后”谈恋爱不再以结婚为目的;此外,近十年,国人初婚年龄推迟速度明显加快,越来越多人认为,婚姻不再是人生必选项。
百合佳缘最新的报告显示,按照在平台的用户活跃度来看,排在首位的是25~29岁的女性,其次是30~35岁男性,再次是35~40岁男性。同时,居住在城市里的女性婚恋急迫感会比男性更强。地域方面,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用户需求最旺盛。
上海市第十届婚恋博览会(公益万人相亲会)在上海月湖雕塑公园举行。新华社发。
《-年中国男女婚恋观调研报告——70后-00后“三观”洞察》显示,70后、80后主要是通过父母、亲友介绍结识另一半;而作为“互联网第一代”的90后和大多还在读书的00后,则通过老同学、老朋友、其他线上途径(包含游戏、微博、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