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北游击队先遣分队的北上

北京专门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桂北游击队#年8月5日,广西灵川起义部队北上全灌,虽然受阻,但领导一再分析研究,认为:灵川地区狭小,南面是国民党广西省政府桂林市,北面是广西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兼保安司令部所在地兴安县,开展游击战回旋余地太小,只有跳出灵川,北上全灌,部队才能生存和发展。因为全灌地区有都庞岭、越城岭山区作依托,山深林密,易于回旋,便于游击队开展活动。并且,此地地域辽阔,物产丰富,人口众多,红军长征3次过此地,对该地区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全灌武装起义受挫后,桂北游击队曾3次派转移到灵川的全灌籍队员潜回到全灌作调查研究。第一次是年10月22日桂北游击队攻下九屋乡公所后,即派张先珏、杨庆祝、汪记雨到全州,要求他们:①调查7月起义受挫后群众的思想动态并与隐蔽下来的同志取得联系;②调查国民党驻军情况和社会政治经济情况;③侦察资源县五排烟竹坪到全州的路线。3人中由杨庆祝负责,20天后到桂林向肖雷汇报。当时,杨庆祝、汪记雨回全州后到咸水的古留、洛江、新建、白沙一带发动群众。张先珏则去资源调查路线。

20天后,3人到桂林找不到肖雷,便想法找到广西大学学生和治刚,通过和治刚找到桂北游击队党组织与桂林市党组织取得联系后,由杨庆祝向中共桂林市临工委书记陈光汇报。陈光决定,因杨庆祝暴露,回灵川游击队,张先珏、汪记雨2人仍回全州继续作调查和发动群众工作,由张先珏负责。回全州后,张先珏从百里翻三千界到资源县五排车田中心校找到桂师第五班同学欧阳辉,在欧阳辉帮助下,将从五排烟竹坪到资源县城大埠头路线绘成草图,然后,由张先珏到桂林向陈光汇报。陈光叫张先珏将草图送桂北人民抗征队队长全昭毅。之后,张先珏离开游击队回到桂林,这时陈光的交通员诸葛鑫的身份在桂林暴露,陈光安排张先珏接替诸葛鑫的工作。经陈光同意,张先珏于年春节前后到各地接来一批人到桂北游击队。计有:全州蚂蝗塘村蒋昌斌、百板洞村邓少樟、绍水唐绍文、在湖南冷水滩隐蔽的蒋念浩、邓崇鸾(邓后转到柳州市),全州新建乡汪家卿世友等人,张先珏还到临桂县山口乡接回在此隐蔽的刘心潜,回到全州两河进入北上分队。以后张先珏又从桂林送吴赞之(桂东特派员)的警卫员王家纪和昭平县两个姓倪的青年去桂北游击队。

杨庆祝、汪记雨于年底在全州新建乡(今凤凰乡)的汪家以及绍水的霖源、早禾田等村建立一些群众关系。张先珏在百里火车站找到姓蒋的居民(石塘游击队员蒋建平的哥哥)建立了一个上、下火车的联络点。并在全州的汪家杨庆祝的家、霖源村唐学范、唐大节两人的家,枧塘乡黄毛岭唐土通的家,磴头岗村唐继仑的家,枧塘乡金堂村马光璜的家等处建立了联络点。

年2月中旬,中共桂北人民翻身队特别支部又派出陆绍双、郑高、蒋昌斌从灵川寨子山出发,回到全灌地区了解情况。到全州后,蒋昌斌单独去两河乡蚂蝗塘村、五桂岭村、落塘村了解情况。陆绍双和郑高到全州县石塘乡的源口、川溪肖家,找到原起义人员蒋建平、肖友龄,初步弄清石塘方面有关情况。2月20日,陆绍双、郑高分头到他俩自己的家乡立田村,小江源大屋院子,秘密串联参加过起义的战士,征求意见。这些战士面对敌人的血腥镇压,并没有放弃对理想的追求,斗争情绪仍然很高,他们迫切期待党的领导,迫切需要一套正确的斗争方法。陆绍双、郑高、蒋昌斌3人在立田、小江源、两河深入发动群众7、8天之后,收集敌、我、友有关情况,认为完全可以在这些地区重建武装,于是返回向灵川游击队汇报。

根据杨庆祝、陆绍双、郑高、蒋昌斌等的汇报,中共桂北人民抗征队特支决定:先组建一支小分队到全灌地区发动群众建立据点,筹措钱粮作好迎接游击队主力北上的充分准备。

年2月,桂北人民翻身队北上先遣队成立,有队员10人即傅一屏、邓崇济、杨庆祝、陆绍双、黄荣誉、蒋念洁、张先珏、邓少樟、卿世友。分队长傅一屏,副分队长杨庆祝,指导员邓崇济。

分队成立了党支部,支部书记邓崇济,组织委员傅一屏,宣传委员杨庆祝,党员有蒋念洁、蒋昌斌、张先珏、陆绍双、黄荣誉,加3个支委共8名党员。这支仅10名队员的小分队,系全灌武装斗争的骨干,均属全灌籍,经历了严峻的斗争考验,有独立的工作能力和作战能力。他们经过在灵川潞江河整风学习,对搞好桂北武装斗争,思想明确,信心十足。

北上分队于年3月3日分成3组,化装成农民,各配备手枪一支,从凉风桥车站上车后到百里车站下车。由杨庆祝带路到新建乡汪家杨家村后山上隐蔽。北上分队的任务是:“武装自己,建立群众工作据点,并在巩固的基础上吸收贫雇农民参加部队,搞一些经费,打稳经济基础。”

由于当时敌人正集中力量对灵川游击队进行“围剿”,北上分队神速回到全州新建乡杨家村落脚,第二天,汪记雨到达分队,并吸收蒋万民、蒋汉章(即黄福清)两人入伍。同时又吸收了卿世友,分队人数达到17人。为了避免暴露,采取高速流动,白天在山上隐蔽。晚上以行军方式开展群众工作。在一个月之内,先后在新建乡的杨家、胡家、堆子脚、马头桥、白板塘、乌塘冲、白竹、园子背、欧家拉等10个村庄建立了联络点。同时,汪记雨、杨庆祝等在山头、石冲、外枧、大田岗等村联系年参加起义的老队员开辟新区。分队党支部在工作中贯彻“坚决依靠贫雇农,走群众路线,慎重活动”的方针,很快打开了武装斗争的新局面。一个月之内,北上分队搜集手、步枪20支(包括收集原有存放在群众家的步枪7枝、手枪1支),初步建立了一些情报传达点。

突袭张先武北上分队在新建乡活动一个月后,摸清了当地的情况。游击队交通员张先珏是绍水下宅张家村人,他了解到曾任国民党白沙乡乡长的张先武是当地的恶霸地主,家里藏有步枪和轻机枪。但张先珏回下宅张家村了解情况时,找错了人,找到一个同村人是在初中读书时的同学张景灿。此人耍了两面派,他既事先告诉张先珏说张先武确有机枪2挺、步枪10多支,可是他暗中又与张先武通风报信,叫他防范游击队。所以这次袭击,张先武闻风逃跑没有被捉住,只搜得白朗宁手枪1支。而密藏在天楼卷棚里的4挺轻机枪未发觉。这次袭击虽然没有达到预定计划,但在政治上影响很大,它宣告桂北游击队又回到了全州,国民党第八区专员兼保安司令陈恩元曾上报国民党广西省政府说“全灌奸匪”已全部肃清,纯属一句骗人的鬼话。同时打乱了陈恩元对灵川游击队进行重点“围剿”的计划。因他得知北上分队突袭张先武后,立即将他的拜把兄弟贯匪蒋八桂的别动队“双枪将”多人从灵川“围剿”阵地撤出调到全州咸水、白沙、新建、内建等乡“围剿”桂北游击队北上分队,使其灵川重点“围剿”计划破产。至年8月,陈恩元因“剿匪无力”被撤职。

马桥头借粮北上分队突袭张先武后转移到新建乡老厚塘村附近的马桥头村。这个村距湘江三里,白天队伍隐蔽在山上,晚上到村子里发动群众,向群众宣传反“三征”的道理,号召群众起来反“三征”,进而拖住国民党打内战的后腿。当时正值青黄不接的夏季,贫雇农民缺粮严重,北上分队决定公开出面,以武装为后盾,勒令村上地主开仓借粮,同时强调有借有还。农民需要借粮的户数多,地主、富农在游击队的教育下也愿借,这一行动足以证明,北上分队在群众中是有威信的。

桂耙山会议北上分队于年5月13日(农历四月初五日),在全州的新建乡桂耙山上,召开工作总结会议,总结了从灵川北上到全州活动一个半月的工作经验教训(从3月30日至5月13日刚一个半月)。总结全文分四部分:(1)当时的一般情况;(2)当时的任务;(3)成绩;(4)经验与教训。

成绩方面,主要表现在:1、在部队方面,建立了各种制度,对新同志进行了教育,进行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发挥了全体同志的积极性,使部队不断巩固。2、在群众工作方面,克服了过去害怕群众,不走群众路线的错误观点,坚决依靠贫雇农。尤其是领导马桥头的农民向地主唐天德进行低利借粮。建立了11个村较巩固的群众据点;3、依靠贫雇农走群众路线是部队顺利开展工作的关键;4、加强认真整风是巩固队伍加强团结,改正作风的有力武器;5、必须加强经济工作,打稳经济基础。

总结会议结束后,接着开了一次追悼会,全体人员沉痛哀悼在灵川牺牲的蒋光密(全州石塘乡拔紫岭村人,在灵川游击队化名唐剑)、吴培梅(灵川人)两位烈士。

5月中旬,北上分队分析当时的形势,研究今后部队的动向。因为,北上分队突袭绍水乡张先武之后,已引起国民党全州县政府的注意。当时国民党第八行政专署已命令蒋八桂的别动队以及全州的警备队对活动在新建、绍水一带的北上分队进行“围剿”。因此,必须转移活动地区甩掉敌人;其次认为全州东南之两河乡百板洞与毗邻的灌阳巨望及原属全州的立田等地区是年起义的主要地区,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北上分队内部又有当地骨干,易于找到依靠,便于落脚。因此,分队决定于5月中旬从桂耙山转移至两河乡灌江两岸活动。

肖家庵子会议北上分队由汪记雨作向导转移到内建乡大田江村邓士逊家住了一夜之后,分队长傅一屏把汪记雨留在内建、绍水一带继续做群众工作及上下联络工作,其余人员从大田江村于夜间行军转移到石塘乡源口肖家庵子驻扎。在此,北上分队全体干部又连续召开总结年武装斗争的经验教训大会。会议认为年的全灌武装起义,是根据党中央的号召和中共广西省工委的布置进行的武装起义,这次起义是正确的和必要的,它牵制了敌人兵力约一万人,这对于扩大政治影响,动摇国民党的统治,支援人民解放军所进行的解放战争起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敌人力量强大,而游击队领导因为缺乏武装斗争的经验,招致了失败,应吸取教训,引以为戒,会议总结归纳出以下四点教训:

(1)对战局的估计脱离实际。当时起义领导者主观认为起义之后很快就会和桂东起义队伍胜利会师,没有认识到武装斗争的艰苦性与长期性,没有认识到武装斗争怎样才能坚持下来立于不败之地。在武装斗争开始的时候,领导上不知道桂东起义失败的情况,既不清楚在顺利的时候如何前进,也不知道在受挫折的时候如何保存力量。

(2)在军事指挥上没有经验,犯了错误。部队不是稳步发展,而在起义两周内猛烈发展,不会运用游击战术,白天行军,公开进军。这种声势是浩大的,但小敌则闻风逃窜,无法歼灭,大敌则知我主力行踪,易受伏击;部队没有形成主力,被敌各个击破,同时主要领导没有集中在一起,又无法彼此联系,分兵作战,碰到重大问题无法交换意见,招致被动。

(3)不懂得依靠群众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的道理。当时未组建好交通情报网点,又将积极分子都动员入伍,以致没有耳目,不明敌情,经费无人筹措,失散战士无法收容,失利时无法隐蔽,故造成被动局面。

(4)只想到成功,没想到失败,没有事先作好受挫后的隐蔽和转移安排,以致一旦形势不利便造成混乱。

伍家湾分兵5月15日北上分队在肖家庵会议后,休整了几天,部队随即转移到两河乡黄土江边村对面的伍家湾村伍建隆家隐蔽,部队休息,分队部认真制订了工作计划。当时桂北游击队的总任务是:粉碎敌人“围剿”计划,扩大活动地区与群众关系,发展队伍,解决部队给养问题。其具体工作有六项:⑴搞经济;⑵在巩固的基础上吸收队员,发展队伍;⑶捕杀特务,镇压反动派;⑷搞武器;⑸布置情报工作;⑹开展群众工作,建立群众据点。

为了稳健地发展队伍,适应新情况,当时部队领导提出五点注意要大家执行:⑴提高警惕,时时放哨,严防敌人突然袭击;⑵严防敌人奸细打入队伍;⑶人不离队,枪不离身;⑷注意对新同志的教育,巩固队伍;⑸经常调查研究工作。

分队领导研究,为了解决目前部队给养问题,决定在两河乡地区首先突袭蚂蝗塘村大地主蒋仲仁。蒋昌斌是该村的人,为顺利抓住蒋仲仁,由蒋昌斌家里人出面,假意邀请村上有关绅士担保蒋昌斌出来“自首”,这些绅士果然来赴宴。蒋昌斌趁机带分队武装出现,当场抓住蒋仲仁,令其为北上分队缴纳军粮。这一突袭行动成功之后,北上分队便分成3个武工小组开始活动。

北上分队到蚂蝗塘村活动后,吸收了蒋昌斌的弟弟蒋老十、蒋小二以及杨柳湾村的李武军等3人入伍。全分队共14人,分成如下3个武工小组。

第一武工小组:邓崇济、傅一屏,队员蒋昌斌、黄福清、李武军、蒋老十、蒋小二等,在蚂蝗塘、石门坎、干山坪、百板洞、落塘、韭菜岭一带活动。

第2武工小组:蒋念洁、杨庆祝、蒋万民、邓少樟等往灌阳的巨望、东山一带活动。

第三武工小组:陆绍双、黄荣誉、卿世友往灌阳新圩、板桥铺和全州的立田一带活动。

一、灌江东岸部队活动情况

蚂蝗塘事件北上分队在蚂蝗塘村抓了反动地主蒋仲仁后就在伍家湾村分组活动,陆绍双武工组和蒋念洁武工组分头去巨望、立田一带活动。傅一屏、蒋昌斌武工组渡过灌江到蚂蝗塘、五桂岭一带活动。通过蒋昌斌与李天崇是老表关系,又活动到落塘、韭菜岭、石门坎等村。邓崇济则带李武军到落塘、竹湾、天神岭一带活动。

北上分队将抓获的反动地主仲仁关押在蚂蝗塘村后龙山顶上的岩洞里,由蒋昌斌、傅一屏、黄福清看守。晚上,傅一屏、蒋昌斌去蚂蝗塘村开展群众工作,由黄福清一人看守蒋仲仁。黄福清原是一个经济土匪,在新建乡老厚塘时再三恳求参加游击队,经过讨论才勉强吸收他入队。当傅一屏、蒋昌斌夜晚下山到蚂蝗塘村做群众工作的时候,蒋仲仁就花言巧语许以重金暗中收买了黄福清。在年6月5日(农历四月二十八日)夜晚,蒋昌斌和傅一屏从蚂蝗塘村上转回山上岩洞时就遭到叛徒黄福清和大地主蒋仲仁的暗害,蒋昌斌当场牺牲,傅一屏手负重伤。

傅一屏受伤后,忍痛摸出手枪向叛徒还击了几枪,然后乘势卧倒并迅速爬离洞口,连夜走到韭菜岭到基本群众蒋庆喜家隐蔽。第二天拂晓,敌人来搜山,傅一屏带着伤痛转移到落塘村,找到了邓崇济,请草药医师治疗数日后,于7月经桂林再转柳州医治。傅一屏因伤离队后,北上分队领导作了调整,由邓崇济兼任分队长,支部委员杨庆祝任副分队长,增补蒋念洁为支部委员。

随后,北上分队第一小组在两河一带活动形势处于低潮。当时大田乡自卫队队长邓诗芳听到蒋昌斌牺牲时,就对百板洞村的群众说:“现在又死了一个大学生,有些人官不做,却跑去打游击,这就是下场!”想以此反动宣传来阻止革命青年参加游击队。

蒋昌斌牺牲后,他的弟弟蒋武魁(蒋小二)向邓崇济请假,想从落塘村去罗家湾告诉弟弟蒋昌永防止敌人迫害(因俞定远在罗家湾教书,蒋昌永和俞定远是同学,蒋昌永为打通去东山的路线,在此作联络),走到小肚岭途中被国民党全州县保安队抓住后被押送到全州监狱,一直到年底集体越狱回到游击队。

蒋昌斌牺牲不久,蒋昌永为继承哥哥的遗志毅然参加了游击队。他一家六兄弟都先后参加了革命,除大哥二哥做联络工作外,有4兄弟拿起武器与敌人作斗争。

开辟东山 蒋昌斌牺牲后,游击队活动暴露,敌人大肆“围剿”。年6月中旬,敌人还疯狂地迫害游击队家属。在蚂蝗塘村,敌人抓走了蒋昌斌的母亲和两个哥哥,并将他们关押起来。当时,北上分队游击小组只能在蚂蝗塘、石门坎、韭菜岭、欧家冲、落塘、竹湾、天神岭一带隐蔽,很少能进村子里活动。面对这种情况,蒋念洁建议去开辟东山。蒋念洁在抗日时期就在东山进行过抗日活动,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再者,东山是个山区,地方偏僻,便于游击队活动。分队部研究认为,去东山开辟游击区是合适的,便于6月下旬将部队转移到东山地区活动。这时两个武工小组合并后的人员有:邓崇济、蒋念洁、杨庆祝、蒋万民、邓少樟、蒋文魁、蒋昌永、李武军等人。

立足班周村年6月下旬,北上分队第1、第2武工队进入东山第一站——班周村。蒋念洁的好友、老贫农盘发吉热情地把游击队隐蔽在他家的牛栏楼上。这个位置背靠大山,非常僻静,便于进退。年,瑶王盘天保领导瑶民起义失败后曾在这里躲藏两年。盘天保是黄龙村弄岩人,他在班周村有个姑爷叫盘生元,游击队先住在他家,因为不好进出不便隐蔽,后来选中这座山边的牛栏屋作为隐蔽地点。盘发吉很讲义气,慨然应允。北上分队因此立足。

发展雷公岩开辟第一据点班周村后,接着发展雷公岩村。北上分队了解到蒋念洁在班周村有一个好友盘云,他的妹妹嫁在雷公岩,妹夫就是雷公岩村的俸永铭。通过串亲的关系,游击队找到了俸永铭,后来发展他为游击队员。条件成熟后,在年6月30日,北上分队第一、二武工组就由班周村转移到雷公岩村。这次来了12人,计有:邓崇济、蒋念洁、杨庆祝、蒋万民、郑高、梁莹、蒋昌永、蒋文魁、蒋增发、李苏、李兴、邓少樟等。游击队白天隐蔽,晚上到村里做群众工作。

为了打通从雷公岩到百板洞村的交通线,分队领导邓崇济派俸永铭去百板洞附近的毛竹山联系,并到百板洞村不远的杨柳湾村李武军家里。俸永铭作为联络员,先熟悉这一条路线。当时游击队员蒋万民化名蒋任,群众知道他过去是一位绿林好汉,枪打得准,群众对他很敬佩,也无形中增强了游击队的威信。

到了东山后为了解决游击队的给养问题,分队领导又派杨庆祝跟俸永铭去侦察,主要是调查地主家中的存粮和藏枪情况。然后打地主,将地主的财物分给困难群众及充实游击队的给养。

当时北上分队处境很困难,尤其是到年7月底游击队没粮食吃了,游击队曾经去袭击蚂蝗塘村的大地主蒋硕彦(蒋仲仁之父)在坞底的庄屋,这些庄屋也有厚村邓兰斌的,萍乡俸功甫的,但仓中却是空空的,以后又去袭击大田村地主邓德俊的谷仓,搞到了谷子。

年7月,北上分队在大冲村粉碎了国民党乡自卫队的“围剿”以后,蒋念洁在这里正式组成第一个农民小组,组长盘云,副组长奉永铭,组员奉朝保、奉永文、奉永先5人。奉永铭代号“大伙计”、奉朝保代号“德寿”、奉永先化名钟声、奉永文代号富恒。

严惩敌特年7月,为了开拓东山地区的局面,北上分队决定消灭那些反动分子。首先决定捕捉年密报杀害游击队员邓德敏的敌村长文介卿,然而文介卿听到风声就逃跑了。北上分队又从高木关撤至雷公岩附近的大冲村,到反动地主李仲贤家要米煮饭。而这个地主表面装着殷勤,暗地里却派甲长去密报敌乡公所,要他们派人来“围剿”。当游击队正在吃饭的时候,见村子里的群众纷纷往外跑去,副分队长杨庆祝见情况有异,命令部队迅速撤出大冲村,当游击队一出村时敌人就来了,杨庆祝指挥部队一边阻击,一边往村里的后龙山爬上去。

游击队冲出自卫队的包围之后,迅速进行了转移。而大冲村的这家地主很狡猾,立即偷偷地把家搬到了宅首村。游击队决定严惩这个告密者。到了宅首村,郑高去喊门,地主不敢开门。郑高自称是保安队的,地主果然中计,当他把大门打开后,受到了游击队的惩处。

东山古木坪周家水村,有个乡公所的密探叫盘子兴,屡屡与游击队为敌,经常跟踪搜集游击队的活动情报,向敌人告密,给游击队的活动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游击队决心拨掉这颗钉子。一天晚上,游击队包围了盘子兴的家,搜查不见踪影。游击队抓住村长盘正刚进行审问,终于在柴堆中抓住了盘子兴。部队派邓崇济、蒋念洁处决了这个密探,之后又派人到文市街上和亭子里张贴布告,给敌人以极大的震憾。

年7-8月又突袭了地主蒋仲仁的家,并张贴布告列举了他的罪状。

自从严惩了这些敌对势力后,国民党自卫队的密探,保安队都有所畏惧,游击队活动局面便打开了。

杨庆祝等离开东山西调为了迎接桂北人民翻身队主力北上全灌,特支把杨庆祝、蒋万民、梁莹从东山地区西调至石塘、内建、新建一带作开辟工作。杨庆祝等3人到达新建乡后,立即与原在内建、新建、绍水一带活动的汪记雨等组成一个武工队。一方面建立从界首至凤凰、石塘、两河一带的交通线点,一方面开辟新的据点,筹集主力北上的粮食和经费。

自北上分队离开内建乡后,汪记雨单独在内建乡一带活动。他串联发动王天仁、王宪民、李灿益,又到绍水乡霖源联络唐大节、唐文宦,到磴头岗串联唐继苍,进行秘密活动。年6月间,汪记雨赴桂林向中共桂林市临工委书记陈光汇报,陈光作了四项指示:⑴扩大活动范围,沟通桂全交通;⑵准备充足粮食;⑶将全灌分队放在杨庆祝姐夫马光寿家的枪支悉数移到绍水霖源村;⑷如有条件,搞一个武工队。

汪记雨受命回全州后,将枪支悉数运往霖源唐大节家中密藏,又到赵琪、唐继苍、马光寿、马宗陟等处两次筹措光洋块,大米20担,猪6头,分两处存放。

年8月下旬,一切准备工作就绪之后,杨庆祝、汪记雨两人重返灵川游击队,为桂北人民翻身队主力北上作向导。

二、灌江西岸部队活动情况

建立爱群武工队北上分队于年5月18日在两河乡伍家湾村的伍建隆家划分为3个武工小组。第三武工小组有陆绍双、黄荣誉、卿世友3人。后来这个武工小组定名为爱群武工队,陆绍双任队长,黄荣誉任指导员(2人均为中共党员),队员卿世友,每人携带长、短枪各一支。

武工队当时打算在立田村、板桥铺落脚之后,逐步在全、灌边沿村落开辟群众关系,以图打开局面。

第三武工队到板桥铺后,秘密串联该村参加过年起义的人员,在黄林高家中开会。会上武工队先介绍全国大好形势,接着又总结灵川武装起义以来的斗争经验,大家听了介绍后热情很高,信心大增,纷纷要求入伍。武工队根据当时情况,决定让这批人暂作宣传情报工作,待机入伍。

武工队不久又去串联立田村年参加过武装起义的农民。首先找到当时还不能归家的陆俊元(化名蒋德)入伍。接着吸收陆绍述、陆俊堤2人入伍,武工队发展到6人。

执行政策偏“左”,招致极大困难由于立田村原国民党军官陆成章顽固不化,多次向敌人汇报武工队的情况,使敌人屡次向立田村“围剿”。武工队曾3次对其警告,他依然如故。为了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武工队于6月28日在立田村塘边镇压了陆成章一家4口,并公布其罪状。

由于执行政策过“左”,导致该地区反动势力更为疯狂,对爱群武工队进行更加残酷的“围剿”。第八专署保安司令部参谋陆英荪是陈恩元挑选出来的一个立田村附近的反动头目,系罗塘人,人地均熟。陆英荪一到立田村就大肆抓捕游击队家属及接济游击队的群众,先后两次抓去陆绍双的妻子、父母、兄妹全家5人及群众陆绍益、绍求、九堂、陆四、咬金、绍平、绍义、俊纲、俊朴、俊柏、英轩、有名、英友等共计26人坐牢,其中俊启、英友2人被拖死牢中。陆英荪还派遣黄辉飞(板桥铺)、陆黄均(立田村)坐探游击队情报,指挥蒋八桂匪队的别动队,针对武工队行动规律,便衣化装,日藏夜出,到处守卡“围剿”仅有8人的爱群武工队(原先6人,再加上唐小鬼、陆绍概2人入伍)。土匪蒋八桂所率士兵均系全州惯匪,一向掳掠于全州至衡阳之间,其匪首、匪众于年底悉数被陈恩元所收编,专事镇压游击队。

武工队此时的处境极度困难,数十倍于己之敌经常来“搜剿”,而武工队有基本群众的村庄如立田、板桥铺离敌军驻地不到十里,瞬息可到,武工队依靠的仅三、五个村庄,地域窄狭。由于敌情严重,为防止暴露军情,武工队因此不能向地主征收军费,造成生活上异常困难的处境。

武工队虽然长期没有和上级党组织取得联系,环境又如此艰苦,经常露宿山头,时时断粮受困,但由于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全体武工队队员还是坚持斗争,并逐步打开局面。

为了防止暴露,武工队当时严格执行“围剿时期安全守则”即:①分散活动,不许在群众家留宿;②人不离队,枪不离身;③不许喝酒;④宿营时不论情况如何都要派出警戒,即使两人也要派警戒;⑤已入群众家中要仔细搜索;⑥非万不得已,不单独派1人外出工作;⑦重要文件及秘密笔记应全部清除;⑧分散活动要实弹,不许挂枪;⑨要和群众约定紧急符号;⑩提高警惕,严防暗探。

爱群武工队除了严格执行上述10条外,还根据当时情况,依靠最可靠的群众和亲友,将队伍转移到敌人的包围圈外,使部队有休息余地。武工队先后在长浸村找到陆绍述的舅舅,在漂口村找到陈明的家,在麻地村找到杨明的家,在源口村找到周跃明,在苏关形村找到陆俊元的舅舅余贤臣,在香炉山村找到唐策玉等。

当时经济十分困难,先由陆绍双、黄荣誉卖掉自己家里的水田,来供给部队,割陆绍双、黄荣誉家里及就近队员家种在田里的稻谷,以维军食。

爱群武工队行动灵活机智,始终未被敌人发现。新圩之敌虽然总想扑灭这支武工队,但是找不到它的踪影。随着形势发展,桂北人民翻身队主力已于9月初北上全州,而灌江东岸又有北上分队活动,因此到10月间,这里的敌人也就放松了警惕。

年9月末旬,陆绍双、卿世友2人先到两河乡伍家湾村伍建隆家,再秘密地走到石塘乡源口村,找到了联络站蒋建平了解情况,才知道桂北人民翻身队主力已来到全州,随即过湘江到老厚塘村会见了总队领导全昭毅、陈亮等,并向他们2人汇报了半年来的斗争情况(即从1948年3月30日起到9月),总队领导表扬了爱群武工队坚持斗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革命精神。

当时总队部决定把卿世友暂时留总队部作保卫工作,因他是新建乡人,情况熟悉。陆绍双单独带着总队部发的油印材料和宣传品仍回武工队。

全州县党史县志办公室史料主编:唐兴文

全州九疑山“舜皇爬爬大墓”探秘

我们在桂北刚刚解放的日子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5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