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家巨篇II蒋钦挥历史的碎片第一章之一

盖百霖副作用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80417/6172540.html

第一章地理与自然特点

蒋钦挥

地域文化的形成,与自然环境密不可分,是为“地理环境决定论”。

全州县位于广西的东北部,地处湘江上游,县治全州镇,距桂林市公里,距南宁市公里,距湖南省永州市79公里。今天全州的总面积为.19平方公里,人口约82万,为桂北第一大县。东南面与湖南的道县、双牌、永州、东安、新宁等5个县相邻,西面与资源县接壤,西南面与兴安相邻,南面与灌阳交界。

一、地分六乡,各有区别

全州区域地图

全州古时地分六乡。这六乡即:升、恩、建、长、万、宜。

这些乡的地域大致包括如下。

升乡:今文桥、庙头、黄沙河、永岁的一部分。

恩乡:今东山、白宝、两河、朝南、石塘、枧塘、城郊的一部分。

建乡:今安和、蕉江、凤凰。

宜乡:今咸水、绍水的一部分。

长乡:今才湾,绍水镇的高田、秀石、大渭洞,龙水乡的禁山里、百福、长井,永岁之沙子湾以南等。

万乡:今龙水、大西江。

在六乡之外,又设有西延巡检司(今资源的中峰、延东、梅溪),于康熙二十八年(年)与六乡同时设立,到了雍正七年(年)撤西延巡检司,置西延分州。

全州有句广为流传的话,叫“长、万二乡出白米,恩、建二乡出刀枪,宜乡多礼义,富贵落升乡”。这是对全州六乡地域文化的大致概括。千百年来,这些地域小特征至今尚能为全州人所接受。只是宜乡有些费解,如果说“宜乡多礼义”,似乎万乡、升乡更讲礼义,每到一家,都会有姜茶、花生招待。也有说“宜乡多苦累”的。但绍水、咸水一带,除了古留、洛江以及旧时归属全州的界首、百里村,田地开阔,土地平坦,又不似多苦多累。但民间的说法是几十年前修好了五福、石枧水库,才有了今天的水旱无忧。

在全州县城,按方位也分成六隅,即东隅(今东门),南隅(今南门、小南门),西隅(今板桥头),上北隅(今桂黄北路),下北隅(今朝京路),降源隅(今桂黄中路)。

明代洪武版《永州府志》记载,全州“旧志:‘子城周广丈,罗城周广步,其门有九,元因之。’洪武年间恢复之初,重新修筑……为门有五”。一是东门合江,二是西门广安,三是南门镇湘,四是北门朝京,五是登道。门上各建重楼。只有这“登道”之门没有提到具体方位。

六乡到底设于何时?清代嘉庆版《全州志》及年《全州县志》载:以前县内行政区划“无可考,康熙二十八年(年)设六乡”。其实,宋代就有“六乡”之说。

宋代淳祐五年(年),权郡赵承议请于部使者奏于朝,“建升平镇,就镇创一书院,以惠升平之士,书院遂因其名”。12年之后的宝祐五年(7年),全州旧志中就出现了“升平镇”的提法。这个升平镇就是今天的升乡。

县城唯一保存的明代城墙

明代成化年间(年—年),广东羊城人陈理为全州佐,相当于州守的助手。有一天,他在郊区搞农村调查,问老百姓还有什么要求和愿望。农民说:“今年田禾是成熟了,只是常常有老虎为患。”陈理听罢,喟然长叹:“过去孔子路过泰山,听到有人在路旁哭泣,便问他为什么哭,那人说自己有几个亲人被虎吃掉了。问何不搬到别处去住,那个人答道:这里没有苛政。今天,老百姓宁愿受老虎之害而不愿搬走,此未知吾政何如?虎患不除,老百姓又如何生活呢?”便当即下令:“六乡之民,有能杀死一只虎者,赏银五两。”老百姓听说除老虎还有赏,非常高兴,大家争设机关陷阱,设计捕虎,一个月时间,捉到活虎12只,全部杀死,虎患遂除。当时,老百姓有民歌唱道:“山有於菟(老虎的别称),使君博之;野有禾黍,庶民获之;出入无虞,庶民乐之。”(事见《三管诗话》及《全州志》)

从宋、明的升、恩、建、长、万、宜乡,到清代乾隆三十年(年)改名为升平、恩德乡、建安、宜湘、长乐、万全;清光绪三十四年(年)全州设八区,第一区为城厢内外,第二区为升平乡及长乐乡之一部分,第三区、四区为恩德乡,第五区为建乡,第六区为宜湘乡及长乐乡一部分,第七区为万全乡,第八区为西延分州。当时的一个乡,面积应相当于今天的两三个乡不等。乡下有里、都、图,图下有村。

就全州地域而言,六乡的风物特产、风俗习惯、语言文化,虽然是大融合,细分起来也有自己的特点,比如语言,久处全州的人,除了可以分出庙头土话与永岁土话之别,还可以分出大西江话,两河、石塘话,凤凰、界首话。

(下期将推出地理与自然特点之二:楚尾粤头,地当孔道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1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