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
第一次与王文胜先生去全州县石塘镇兴坪(一些资料误为兴平。《全州行政区划图》标为兴平,地图出版社《袖珍中国地图册》标为兴坪)村委仁甲村,知道有一个地名叫嚼拉口,过了那儿可去上畔塘,然后去大坪。
石塘镇红军经过的隘口嚼拉口
前不久,到仁甲村里考察古寨子。又听仁甲村民谈起了嚼拉口。说那里地势高,但奇怪的是,井里居然冒出四五斤的鱼来。这引起了我的好奇。
嚼拉口的位置
红军长征除了大队伍走的古道外,也有小队伍走的古道。在石塘镇杨梅山红军战斗遗址附近的余粮铺,也有条古道经金竹山,过仁甲、嚼拉口通往大坪渡口,这便是当年红军小队伍走过的古道。
金竹山古道
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这应该是中央红军小队伍走过的古道。有部分红军从金竹山达仁甲村后,进行过短暂的休整,向村民宣传“红军是穷人的部队”,村里有些年轻人如唐练六、唐寿山等对红军产生了好感,便去当了红军。
仁甲村家家户户做斗笠,有斗笠村之美称,双胞胎也多。有人也称它为双胞胎村。
仁甲村落历史悠久,特别是村旁的古石寨,很值得一看。村里与红军有不解之缘。有在杨梅山与前往大坪渡口的战斗中负伤的红军先后定居在仁甲。
有多批红军队伍经过仁甲。走在前面的红军队伍应该是红一军团的部队,而在杨梅山战斗中负伤失散在此村的红军战士,应该是红八军团的红军战士。
从仁甲经过的古道
与朋友唐万广商量了一下,我们决定去嚼拉口看一看。据了解,嚼拉口的村民姓唐,源自仁甲村,但他们不是直接从仁甲村迁来的。清初,他们迁至一小山岗上建村,故叫立岗头。到道光年间,立岗头村中的一支唐姓迁至嚼拉口定居,现约有百余人。因为两面都是高峻的岩石岭,如马爵口,故名嚼拉口。
村落两面都是高峻的岩石岭
我喜欢看一看红军当年在嚼拉口当年饮水的古井。尽管这天天气非常炎热,感觉这儿非常凉爽。嚼拉口村庄就坐落在坳口偏西的位置,感觉村庄比较分散。
嚼拉口的红军井
红军井非常清澈
当年,有人从井里抓到了四五斤重的鲫鱼。当初听起来感到奇怪。看这里的地形,这里虽然地势高,但古井地处海洋山系的一个坳口,估计与地下小河相通。所以,在这儿抓到鱼应该不奇怪。
昔日的古道,有水泥路相通,村民进出方便了。
嚼拉口通往外面的世界虽然有了公路,但当年红军走过的古道还能瞧见。
嚼拉口通往仁甲村的古道
从嚼拉口往仁甲村方向看:群山翠绿
加快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动红军长征沿线地区的全面发展,是国家重大的战略决策,希望这样建设能造福桂北人民,也能造福这里的人们!
蒋廷松
全州老一辈共产党人王定与廖藻公一家人交往的故事
大美全州,这一片荷花太醉人啦!
探秘全州亩稻田的种植大户,看他是怎样经营那么多农田的?
广西全州有个做斗笠卖的双胞胎村,谁能破解其中之谜?
半夜凶铃(小小说)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