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大名鼎鼎的唐介,包拯曾赞他为“真御史”。唐介是与北宋宰相王安石、龙图阁大学士包拯以及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同朝的参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还是宋代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曾外祖父。
唐介像桐封世第解缙(-年),江西吉水人,明代有名的才子,任过宰相。解缙一生最大的功绩是他主持编纂了中国最大的一部类书《永乐大典》,在他经过全州短短的时间,已了解的便发现他写下了近十首诗,真可谓解缙过全州诗兴大发。其中有一首诗便是《过全州》:
陶生岩畔草青青,唐介坟前江水声。
两岸鹧鸪啼不尽,画船挝鼓过全城。
从诗中看来,宋朝宰相唐介死后是葬于全州了。当时读诗后便感到惊讶,因为此前也听一些全州的学者谈到唐介与全州有某种关系,这难道是真的吗?可这么一个有名的人,他的墓在全州,从前怎么没有听说过?也许是自己孤陋寡闻了!
后来,从全州永岁堔口村《唐氏族谱》中发现,在族谱中有12名进士,其中就有参知政事唐介。但这里并没有唐介坟。不过,我倒相信唐介坟在全州某个地方了。
年笔者应邀协助桂林市七星区搞桂林古莲文化街建设时发现,唐介居然是兴安人,葬于高尚乡,这让我有点意外。我们决定把兴安县的副宰相唐介做到文化街去。但也有资料说唐介是江陵(今属湖北,原籍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为搞清楚史实,我们几个写作组的人决定实地前往那里探个究竟。在兴安县高尚乡茗田村果然发现有纪念唐介的唐氏宗祠,族人说其墓就在附近江东村大宜山(古称龙山)。
唐氏宗祠村后靠山墓道竣工典礼茗田村唐氏宗祠内一位唐姓人士还带我们到大宜山唐介墓地看了,墓碑中央果然刻着一行大字:“故中丞御史三司宰相唐公讳介字子方墓”。
唐介墓碑桐封世第唐宋介公墓旁诗文唐介的诗唐介南下过淮河因船遇险,自作诗一首:
圣世非狂楚,请淮异汩罗。平生仗忠义,今日任风波。
大臣李师中赠唐介诗大臣李师中赠唐介诗:“去国一身轻似叶,高名千古重如山。并游英俊颜何厚,未死奸谀骨已寒。”
有墓作证!这样,不仅否定我原以为唐介墓在全州的观点,也否定了唐介墓在其它地方的说法。再看《兴安县志》,也考证唐介是兴安高尚人。我们便以唐介是兴安人的名义,为他在七星区古莲文化街塑了像。
年,与兴安县文史专家刘建新聊天时我才发现,我们弄错了!刘建新也去了唐介墓,他读完了墓碑,其中有:“兴全嫡脉乃介公数次奉旨巡视岭南,执家道经全义县即兴安县,见其山川秀丽,民风淳朴,甚喜之,遂派第六子之问公孙绍陵公居于兴安县南大宜山”。原来,这不是唐介真正的葬身处,而是其孙唐绍陵一支后人为唐介建的一座纪念性坟墓!记得唐建新先生拍摄的照片也显示了这是唐介的衣冠墓。可悲的是,与我们一样犯错的人还有不少。《广西通志》《桂林府志》均记为兴安人。有人称:“年,在文物普查中,于兴安高尚乡江东村大宜山(古称龙山)发现唐介先世墓地。墓后岩壁刻有‘宋唐质肃公先世坟’八个大字。另据大宜山文昌阁一块刻于明朝天顺年间的石碑,上述八个大字早有记录。”
高尚介公本传刘建新对历史极为认真,他对兴安县有些将错就错,以假乱真的做法非常反感。他告诉我:“全州凤凰唐介墓的说明文字也是老老实实记载为湖北江陵人。”这说明唐介墓还真在全州。他还说:“你们全州也有几处唐介墓啊,明代解縉过全州诗就有‘唐介坟前江水声’之句。清朝全州一个唐姓子孙就反驳了唐介是兴安的说法。”
这又让我涌起了寻找唐介墓的兴趣。
凤凰镇确实有唐介后人。该镇实充村(也叫石冲村)就是,但唐介坟在河边,这里离河边很远,况且他们迁自兴安县,那是唐介死后很多年的事了,这村应该无唐介墓。那么唐介墓究竟在哪儿呢?临桂县五通镇唐氏族长唐金祥老人介绍,桂北有唐介后裔字江陵南迁,分别在全州、兴安、临桂各县葬有唐介公衣冠冢:全州县是冠墓,兴安县是衣墓,临桂县是靴子墓。当然,这是他个人的观点。我还是想寻找全州的“唐介坟”。
高尚唐氏溯源碑全州县才湾镇小塘村委古俗塘村有唐介后裔,其《唐氏家谱》说:“余又求诸兴安五都野中,有大宜山,山侧为文昌祠,祠竖天顺间一碑,文无足采,末惟别书一行,云:宋质肃公先世墓,又一行云:绍定四年,远代孙唐琼等请重立,亦鲜事实,祠傍冢乱,不可辨然。此云先世墓而已,介墓故不在此,明甚。又明解大绅商交址过全州,诗云:陶生岩畔草青青,唐介坟前江水声。所云陶生者,宋侍郎崇也,墓在安道铺道侧;‘介’当作‘谏’,宋政和五年进士,官通判,墓在青草埠前,湘水乃解所经过之地,盖‘谏’‘介’声相近,而讹耳。质肃公虽同出晋阳一族,当其居谏院参知政事时,尚籍江陵,至说书公始迁全州,岂有未迁之前如太公之五世葬周?必无是理也。”
这个唐姓族人到兴安县实地考证,否定了唐介葬于那里的说法,也否定葬于全州的说法。其说法是比较有道理的。再说,《宋史·唐介传》说唐介为官时多次同王安石争论。王安石强词夺理,而神宗又偏袒他,唐介不胜羞愤,背上发疽而死,年六十岁。
唐介死于为官时,应该没有来广西,他葬于兴安县高尚的说法不足信,葬于全州的可能性也极小。不过,唐介“冠墓”在全州的可能性还是有的,只是笔者尚不知道哪里有他的“冠墓”?
再录桂林晚报-04-28史海·闲情《临桂的唐姓人家怎么来的?》(记者周公)载:现五通三里桥附近的老虎提儿岭上,还保留着清代建唐介公的“靴子墓”;全州县的凤凰村有唐介公的“冠墓”;兴安的高尚,则有其“衣墓”。
蒋廷松原创
越南革命者在龙州旧址观光记
程思远为什么在李宗仁回归中能起重要作用?知道他的历史就懂了
南宁五象新区龙岗片建设得真好,娱乐好玩的设施挺多,你说要钱吗
一个令共产国际顾问翻译的女儿感动的人:廖荣辉
难以忘怀的南疆往事(历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