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人物#
蒋余荪投诚起义前,召集自己的武装人员进行了一个简短的讲话,说:我准备投奔共产党了,你们愿意跟我去的便跟我去,不愿意去投诚的便各自回家。回家的人,不论官兵,每人一律发5块光洋。
年11月28日,蒋余荪让其四弟蒋仕诵率领余人的武装,拿着一捆捆美式卡宾枪、汤姆森冲锋枪、日本歪把机枪以及重机枪、小钢炮,来到桥渡的预定地点,将武器摆满一地,等待邓崇济的县大队前来办理接编手续。
当时跟随蒋余荪投诚的还有俞卓轩的大儿子俞常青(他解放前在国民党队伍里任职时,共产党游击队队员同村的俞定远被国民党武装人员抓获,被枷锁铐住,俞常青偷偷将俞定远放走。解放初,秦家塘第七区有人要枪毙俞常青,俞定远知道后从石塘赶回来,救了他。后来只判了俞常青的有期徒刑)。岂料,过了时间县大队的人却迟迟未来。后来虽然来了接收投诚起义的武装,却并不是县大队的人马,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带队的解放军营长叫李会川,山东人,他带来一个连队的解放军战士前来接受蒋余荪的投诚。
据蒋余荪的儿子蒋钦涛回忆说,凑巧的是前来接收蒋余荪投诚起义的解放军营长李会川不是一般的人,他后来成了蒋余荪的大女婿。但这事让李会川后来感到挺有意思。因为他也没有想到向他缴枪的人是他未来的老岳丈。他后来官至人民解放军的师长,转业到地方后,曾担任邯郸地委书记。
按理,这些接收的武器李会川应该给县大队使用,但李会川见蒋余荪上缴的武器非常精良,便有了“私心”,便让部队战士将精良的装备大多挑走了。结果转交给县大队的枪支,都是一些非常普通的枪支。后来,他与夫人蒋琼说起这事,便坦白地说,自己当时“私心”太重,拿了本属于县大队的优良武器装备,而当时县大队的武器非常落后。李会川的这一做法,没想到后来竟然保住了蒋钦照一条命。
再说原定由县大队接收蒋余荪投诚起义队伍,为什么延迟时间并改由李会川率领解放军前去接收呢?李会川的解放军队伍在全州马皇庙住了一个多月,原来上级并没有安排他们接收蒋余荪武装投诚起义的任务。但因为前去接受蒋余荪武装投诚起义的多人的县大队,其武器与蒋余荪相比相差甚远。前去探看情况的人见这种情况,担心控制不住局势,心里有点发毛,便向县大队的领导作了汇报。县大队的领导得知这种情况,也担心蒋余荪诈降,有可能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所以,县大队临时改变了计划,向解放军驻军请求出兵,由解放军派出队伍接收蒋余荪武装的投诚起义。
投诚手续办妥后,是蒋余荪的外甥唐敦松、侄儿蒋钦照押运余下的枪支弹药到县人民政府缴械,并由邓崇济、陆绍双(县大队副大队长、县委委员)清点武器。县领导接缴武器时再次向他们宣讲政策,许下“缴枪不杀”的承诺。
南下干部马飞说:“这时候蒋余荪毕竟投诚起义过晚,已经没有多少政治资本,这便是蒋余荪后来遭受枪杀的重要原因。”
笔者采访了老游击队员、曾担任全州县公安局审讯股股长(枪毙蒋余荪时是他亲自审讯的)唐修迪(全州石塘镇人,曾担任全州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他说:“蒋余荪是在‘瓮中捉鳖’的情况下投诚起义的,所以他是不能饶恕的。”就笔者调查的种种迹象表明,蒋余荪最后遭受枪杀,虽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与他投诚起义过晚,确实有较大的关系。
对蒋余荪投诚起义这件事,邓崇济老县长是这样对笔者说的:“全州解放后,有人主张派兵清剿蒋余荪,但我不同意。考虑到当时的形势,我是主张劝降的,不主张用兵。当时在国民党县政府当秘书的陈开瑞写作水平强,给《解放日报》之类的报刊投稿,受其影响,倾向共产党,也给蒋余荪、王竹斋写信劝降。在我们的劝说下,又通过他子女和家人做他的思想工作,他便放下了武器,向人民政府投诚起义了。蒋余荪下山时交给了我一支勃朗宁手枪和发崭新的子弹。蒋余荪投诚起义,这是他做的大好事,是他立下的一大功。恭城土匪暴乱,闹得很严重,但全州的土匪没怎么闹起来,与蒋余荪投诚起义有很大关系。如果蒋余荪与人民政府为敌,也可能在全州闹起大事来。”
蒋廷松
央视记者拍摄全州十大碗来到凤凰镇上畔塘
全州镇邓家埠水车,宋朝传承下来的桂林市文化遗产,谁来救它?
全州镇邓家埠唐以金先生的博物馆真壮观!桂北第一,人品最高!
全州此领导的设想真大胆,欲在广西最古老的县城遗址再造一座新城
被窝诗(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