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村落的焕新——桂林市歌陂村
歌陂村,位于桂林全州县庙头镇西北方向4公里处的越城岭脚下,距桂林市区公里。歌陂村是庙头镇11个村委中歌陂村委所在地,有着近年悠久历史的歌陂村将近有人口,是当地或者说是全州县人口最多的自然村。小时候去附近村子玩,别人就说,大村子来的人,很是羡慕的样子。歌陂虽在桂林市的知名度不高,但在全州县或者说在对中国蒋氏族谱了解过的人来讲,还是名声在外的。歌陂村先祖是蒋琬后裔念三郎和念九郞三子圣瑞公,两位伯侄关系的蒋氏先人。据记载在北宋庆历年初因家变先祖由梅潭搬迁到当时还是荒山野外的泷溪(现在的歌陂村),由此开始了歌陂村的蒋家人的生活,掀开了歌陂村的辉煌。
歌陂村真正发迹于明朝,在明朝最旺盛的年,出进士之多,在全县名列前茅,还有10多名贡士,30多名举人,出过吏部尚书、光禄大夫、光禄寺卿,有省部级干部11人,其中有二品官员一人。据《全州志》记载,明清时期歌陂村共有三位名人,分别为蒋遵箴(明代进士)及其儿子蒋士忠(明代进士)、蒋契(清代进士)。事实上,仅明代歌陂村就出过四个进士,蒋遵箴的爷爷亦为进士,他的第六个儿子蒋士衡“诰授文林郎、进士、探花,任右布 使”。所以大明朝廷曾为他们设立诰封碑,现在刻有“大明诰赠大中大夫南京光禄卿蒋公云谷诰赠淑人林氏诰赠淑人文氏神道”的碑还立在村前的大路上。
歌陂村有古八景,分别是七星伴月、天官牌坊、御书楼阁、光禄寺祠、镜潭古渡、银河浣带、水岩垂钓、幽岩探胜。大多数还存在,除了御书楼阁被烧毁外,其他的保存的相对完整些,希望未来不远,能重现歌陂古八景。如今村里还保留着其他一些珍贵的文物古迹和迷人的自然景观,包括古民居、神道碑、诰封碑,还有、天坑、可以漂流的地下河等景点。
可惜的是,历经50年代的破除迷信和60年代的破四旧,村里的古建筑,有价值的古物基本被毁坏。很多明清建筑不能完好的保留下来,小编幼时和小伙伴们天天在村子里乱跑,那时还有很多的老建筑,木房子,石板路,古树等,现在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保留下来。据统计,现在歌陂村古民居只剩53栋,明朝建筑1栋,清朝建筑45栋,民国建筑7栋,而且这些还是有待修缮。其中二伯家现在的老房子是村里保存的较好一栋,小编小时候也是在这老房子出生。
前年国庆回家专程看了村里保存 的老民居,老房子显得格外的萧条,也是被空置出来,任其荒废。据住在附近的三姨娘说,该房子现在主人的儿子前几年要结婚,没有新房子女方不嫁过来,主人只得在附近另建新楼房,把老房子给丢弃了。
心痛的感觉,当时只狠本人个人力量太小,无法把村子的老物件,保留,修缮。还有村子大礼堂旁边的木房子,有部分也开始坍塌了。。。。。。太多的古建筑处于毁败之中。只有那古壁画因为是石质材料保存的相对完好。
欣喜的是,年年底,歌陂村在广西第三批传统古村落榜上有名。年过年回家,听说国家拨款支持古村文物级老建筑的维护和修缮,明文规定禁止古建筑的拆弃,否则遭到严惩。而且进村的道路在进一步的美化。歌陂村终于迎来好消息,古村即将换新颜!
【进村的马上两边的绿化带,现在由三伯其实歌陂村更加吸引人的还是那先人们的事迹和村里的故事,小时候听老人讲故事是 兴的时候,现在还有很多先人们的故事还一直在激励着歌陂村的每一个人。当然,现在的歌陂村人也一直本着团结、勤劳、向善,勇敢的村规和家风,努力创造着更加美好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