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骑行重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今天来到广西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
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两岸与国民党军展开殊死决战,突破敌人重兵设防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计划,确保中央领导机关和中央红军大部渡过湘江。
湘江战役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战,是长征这部壮丽史诗的重要篇章。
在这里,红军与敌人展开了一场双方投入兵力最多的战斗——脚山铺阻击战,脚山铺阻击战也是湘江战役中三大阻击战之一。
据统计,当时的湘军部队加上后续的薛岳部队,国民党军的总兵力将近10万人,还有飞机在天上轰炸。
而我红军方面的部队只有林总率领的红一军团,当时的红一军团只有三个师,分别是:红一师、红二师、红十五师,总人数才1万多人。
这场兵力不对等,武器装备更是远远落后的战斗,就这样在距离全州约15公里的脚山铺展开。
年11月29日,湘军以2个师为前锋,2个师为后备队,向红一军团的阵地脚山铺发动进攻。
战斗打响前,国民党便出动十几架飞机轰炸阵地,并进行炮击。
这一天,湘军向红军阵地进攻了数次,也没能攻下一座山头。
第二天,湘军打算尽快突破脚山铺防线,便增加一个师的兵力,发起了比第一天更加猛烈的进攻,红军伤亡情况大增。
待到夜幕来临,红一军团大部分阵地已被湘军夺去,不少指战员也中弹负伤。
年12月1日,天刚亮湘军就开始进攻,此时的红军早已是疲惫之师,阵地上枪炮声震天,战斗越打越激烈,伤亡越来越多。
临近中午,此时主力红军大部分已渡过湘江。红一军团各师团便相互交替掩护,边打边退向西边的大山。
这一战,红一军团与湘军鏖战3天,伤亡惨重,损失近六千多人,成功完成了阻击敌人、掩护主力红军过江的任务。
这场战斗,也是红军史上损失最惨重的败仗,连平生极少流泪的林总,在望着漫山遍野的灰色尸体时都泪如泉涌。
当新中国成立后,林总也曾去过一些当年战斗过的地方,但唯独没有来过这里,也不愿提及这里。
寸土千滴红军血,一步一尊烈士身。
今天,在当年那场战役的地方,修建了一座《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通过文物、图片、红军雕塑、战斗场景复原等,展示了湘江战役以及红军长征的整个历程。
在这里人们可以触摸历史、感悟历史的同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红色共和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从纪念馆这边穿过一条公路下的隧洞,我们来到纪念林区,一座雄伟的雕塑长廊(红军魂)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这座石雕上的红军将士,有吹冲锋号的、有战斗姿势的,栩栩如生的红军雕塑。
他们坚韧勇敢之情、视死如归之志,深深地震撼了前来吊唁的人们。
在《红军魂》后的山坡上,错乱的灰石遍布山坡,每一座石头旁边都插着一面红旗、种着一棵红枫。
一草一木一英魂,一山一石一丰碑。
这些石头就是红军烈士的墓碑,当年他们为了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投奔革命、踏上征途,牺牲的时候连名字都没有留下。
今天,那些无名英雄长眠在此地,面朝湘江,守护着他们为之战斗的土地。
在这里,我们依然还能清晰地看出当年那场战斗遗留下来的痕迹。
在这座名为《米花山》的山腰中,在茂密的树木下,一条条战壕见证了那场惨烈战斗的过程。
当年红军在脚山铺一带构筑的防线达10余公里,《米花山》是湘江战役脚山铺阻击战最激烈和惨烈的战场阵地之一。
在这里,一共发现红军时期的战壕多达八道,但因年代已久,绝大多数战壕只能隐约看出战壕的轮廓。
后来经过挖掘,修复了三道当时的战壕,战壕长约米。
战壕里有指挥掩体和班组掩体、单兵掩体,战壕深度为90至厘米。还有较浅的卧式射击掩体和机枪掩体,深度为40至50厘米。
当年红一师就是凭借这样简陋的战地工事顽强阻击了湘军四个师的进攻。
“青山埋忠骨,史册载功勋”。
行走在这片让红军将士付出极其惨烈牺牲的土地上,追寻那段悲壮的历史,想想红军将士视死如归、一往无前,靠的是什么?为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