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一些红军史料所载,中央红军主力军团第一军团最先从桂北全州县凤凰镇大坪渡口突破湘江后,为控制湘江沿岸,其所属第六团朱水秋团长率队伍前往二美滩控制这一带渡江点。这儿也是我多年一直想前往看看的一个红军经过的地方。
在二美滩村湘江旁可见全州著名的奶子山
湘江西岸二美滩地域
为寻找红军足迹,还原红军过桂北的历史,年8月2日,笔者与全州红色旅游开发办公室的几个同事来到了我一直想去看一看的二美滩。
二美滩有二美村委会,属全州县绍水镇管辖,对岸为枧塘镇金塘村委水埠头与大井自然村。江河两岸风光秀丽。
二美年前称耳美村,后来村民嫌村名不雅,而这里又有两个美丽的沙滩,便改名二美村(地图上也标注为二美滩)。二美村分蒋家与邓家两个小村,最靠近渡口的是邓家。
二美蒋家村
在绍水镇干部的陪同下,我们向村里对情况较熟悉的人了解情况。据年出生的二美村村支书邓春发说,湘江经过他们邓家自然村的河段并不深,过河最深处也是正常人身高的齐腰深,村里渡口上游曾有用木头拦水的古堰,现在已经用水泥砌好。
左为邓春发支书,右为二美邓家邓永亮
邓春发支书说,当年红军想从堰上经过,但发现堰旁有炮楼,便改道从下游约米远的中流滩地方涉水过湘江的。
邓春发支书说,那儿曾修有防红军过湘江的碉堡,已经废弃。
这是湘江的拦河坝,过去是木堰,山水景观让人心情出奇的爽
水泥筑堰,8月的水不深
水泥堰是为了堵水浇灌田地
红军过时的木堰,已经换成了水泥堰,但当年由于有炮楼,红军不敢从这儿过
河水经过水轮泵后,在绿树枝叶的遮掩下也非常迷人
行走在二美滩前,环顾绿树碧水,心胸也格外开阔
邓永亮先生谈往事
二美村委邓家年出生的邓永亮先生说,红军从村里经过的事,他听他民国6年(年)出生的父亲邓昌鹏说过。邓昌鹏有三兄弟,他是三兄弟中最小的。大约是民国二十三年(年)农历七月左右,邓昌鹏正在湘江河里捞鱼虾,有一支约多人的红军队伍过来了。
红军渡江就是这个河段
有一个矮胖的红军领导问他叫什么名字,聊了一下,便请他带路到赤兰铺(绍水镇)。这些红军纪律好,不扰民,没在这里住,也没有在这里打仗。后来在脚山铺打仗的红军则是后来过来的红军。邓昌鹏将红军带到赤兰铺后,红军给了邓昌鹏一个东毫(民国元年起,广东开始大量铸造双毫,又称东毫,广西则称西毫)。可惜,他没有保存好!
根据邓永亮先生的讲述,我们推测这支红军队伍很可能是中央红军长征先遣队第六军团的先锋部队。
蒋廷松原创
邕城古炮台有一门巨大的古大炮,你去看过吗
被全州土桥村民间医生救治的那位红军伤员,可能不是普通红军战士
走访灌阳这个古村不虚此行,号称革命老区桂北第一村,你怎么看?
桂北四大名关之一永安关,中央红军入境广西处,岳飞为其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