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旬老中医吴吉先善事做一辈子,口碑传一村

吴吉先老人在自家药房配制中药

汨罗融媒体讯(记者周敏)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在汨罗桃林寺镇杨爷庙村,有这样一位老人,年过八旬,依然坚持行医治病、心系乡邻,修塘捐10万元,建文体广场捐7万元……村上大小建设,他总会慷慨解囊,带头捐资。

病患当亲人,收获感谢无数

出生3个月,父亲去世,与母亲相依为命;12岁时,又不幸患了腿骨结核,脓血不止、痛苦异常,煎熬了6个年头,落下腿疾缠身,年轻时的吴吉先充满了坎坷。

“那是一个缺医少药的年代,乡亲患病求医的迫切心情,也坚定了我拜师学医的信心。”在村里推荐下,16岁的吴吉先踏上了学医之路,进入湘阴卫校先后拜8位老师,收集、整理处方资料、治疗体会多条,他着重研究无名肿毒的治疗方法,为近万患者解除了痛苦。

年,医院。医院开业后,每天接待病人几十上百人,而病人大都是皮肤溃烂、流血流脓。为了减轻他们的痛苦,吴吉先坚持把病人当亲人精心治疗,热情护理,为了方便前来就医的患者,他建病房、修水塔,有时床位不够,就腾出家里的房子给患者住,使病人在治疗之前就得到精神安慰。

吴吉先和妻子

有一次,医院来了一位岳阳县患者,患骨结核两年多,四处求医终不见效,直至生活不能自理,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吴吉先一面安慰,一面着手为他治疗。熬药、洗澡、端屎端尿,为了让他边治疗边锻炼,吴吉先十多岁的孩子成了他的“拐杖”,爱人当起“护工”。住家4个月,患者完全恢复了,后来还成了当地的致富户。几十年来,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病友送给他的感谢信上千封、锦旗上百面。

坚持一辈子的“收费标准”

救死扶伤,吴吉先不管白天、黑夜,一喊就出诊,给病人治疗时,不怕脏、不怕累,有时甚至忘了自己的安危。年,本村村民吴满英两个孙子掉到石灰池中,发现后已停止呼吸,吴吉先赶到后,口对口吸出了孩子口中的灰沙水,救活了两条小生命。后来,他也是用人工呼吸,把村上掉到粪池里、水塘中的9名孩子救活了。

村上新修的文体广场

吴吉先的医院一开业,他就暗自许诺,用一己之长,造福邻里。他的医院没有挂“收费标准”,而是挂了一个“不收费标准”。

这个“标准”规定了四种人免费或少收费:即所有五保老人不论来自何地一律全免费治疗;住院病人的住院费、水电费全免;困难的病人只收部分药费;本村村民就诊免收诊费。行医60年,吴吉先这个“标准”坚持了60年。

“老人这么多年来不知帮助了多少患者,恐怕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杨爷庙村干部吴鹊知说。这话从老人的嘴里也得到了印证,老人说,自己资助别人,从不记录,只知道自己从赤脚医生到开医院,别人有困难,就会去帮助……

助人者自助、乐人者自乐

帮助别人成了吴吉先的“爱好”。年洪水、四川汶川地震……每当遇到自然灾害,修路、整塘、架桥,在家乡公益、教育事业捐款捐物的名单上,总会有他的名字。年,他出资修建了桃林寺镇第一条水泥村级公路,如今,他又捐出8万元,将这条两米宽的路整修、加宽,架设起路灯。

吴吉先先后当选为汨罗市第二届、第三届政协委员,岳阳市第二届政协委员,连续五年被评为“岳阳市、省先进个体劳动者”。还出席了年第二次先进个体劳动者代表大会,被国家工商总局、中国个协投予“全国先进个体劳动者”光荣称号。

“这就是我的‘财富’,一生的‘财富’啊!”6月30日,记者见到吴吉先老人,他正在给患者抓药。老人过得十分朴实,直到近年,才将泥砖房改造加固,设置了一间药房。“赚多少钱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为社会做些什么。”

老人80岁生日,大伙劝他办寿,他说:“还是留着钱,给村里做点事。”之后他便拿出10万元将村口的池塘全面修缮。

老人种植的薄荷

时光染白了吴吉先老人的黑发,岁月却留下了他不平凡的历程。他用爱心和善举树立了榜样,诠释了人生另一种风景:助人者自助、乐人者自乐。

一审:张咪

二审:胥扬

三审:刘胜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8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