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北古村上畔塘清代直隶州判蒋梓材及其四子

北京治疗白癜风好的医院是哪家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图文/蒋建刚

大清同治元年(年)蒋梓材考中广西乡试副榜第五名副举人,不久铨选为县学教谕(正八品),光绪九年(年)升为直隶州州判(相当于五品同知)。为人孝顺友爱,博学多才,富有同情心。堂弟蒋名材和长子蒋焕然后来都考中举人,但其实他们二人都是蒋梓材的门生。

蒋梓材娶洗马塘陈氏,生有男丁四人。依次为蒋焕然,蒋焕熙,蒋焕煦,蒋焕奎。四子皆为人杰,多有成就。

蒋焕然(-),字梦庚,长相清秀。14岁时还沉迷钓鱼和打鸟。后来听闻堂叔蒋名材在乡里很有名望和地位,于是开始发奋读书,所习内容皆为清初诸名家文章。学识渊博的读书人看见他写的文章后都无不称道之。年与弟蒋焕熙同补博士弟子员(考中庠生)。光绪19年(年)考中举人,敕封文林郎(正七品衔)。此后屡试不中,于是“淡进取,佐父理家政,独任其劳”,从不诉苦。把肥沃的土地都让给诸弟,自己则只要贫瘠之地。为人公道正派,邻里乡间每当有争讼之事都让他主持评理,最后大家都心服而解。

和全州最后一位进士唐尚光为挚友,两人也是同科举人。最终其结为亲家,蒋焕然把女儿喜英许配给了唐尚光的儿子唐昌谊,唐昌谊后来担任民国时期粤桂财政厅科长等职务,而时任粤桂财政厅厅长的正是唐昌谊的堂姐夫蒋伯文。娶全州石塘圩五品同知王春升之女为妻,继配为犁头拉村贡生邹西江之女。

蒋焕熙(-),官名荣丁,更名辑光,字炯文、敬一。附贡生。年18岁时以府试第一和兄长蒋焕然同中生员(秀才)。随后通过捐纳取得贡生资格,不久遇缺即补训导(从八品)。光绪丁酉年(年)以办团练武装有功,朝廷钦加五品衔诰授奉政大夫。其后乡试屡次不中,乃知天命,于是接受朝廷授予教职,年署理归顺直隶州教谕(正八品)。后因鄙视州牧贪污和溜须拍马逢迎上级之行为,遂挂印辞官回乡,同僚、知识分子都感觉非常可惜。回乡后“为孝友以树家型、课农桑以崇实业、创团防以遏寇盗、立学校以教青年”,很有名望。

其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既做过清末官员,也同情革命,帮助过红军。据村中老人蒋锦治、蒋锦元、蒋锦权等回忆:民国23年冷天那时候,有一支红军部队(红一军团)途经上畔塘村,大概数百人,穿着草鞋,衣裳单薄,粮食紧缺。但红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说话非常和气,还在村中宣传抗日和民主思想。蒋焕熙当时了解到红军是为了突破国民党封锁而北上抗日的军队,作为开明乡绅他就立即命下人挑了几担大米和红薯给红军煮饭吃(当时红军在子昌公祠堂内和外边空地煮饭吃的),还命人拿了干稻草给红军在子昌公祠堂打地铺。

不仅如此,他还吩咐长工短工连夜磨米,大家不辞辛劳,忙碌了一夜。第二天就为红军提供了很多行军的粮食。红军部队在上畔塘村住了一夜,第二天他们就赶往大坪渡口了。临走之时,蒋焕熙还赠送红军一袋银元犒劳将士们。值得一提的是,后来有一名小红军战士留在了上畔塘村,因为他当时身体非常虚弱,跟不上队伍。这名小红军名叫“唐高”,只有十四五岁,江西人。

当时蒋焕熙安排唐高住进了村旁的庵堂里,当时庵堂里面还住着蒋焕熙族中的堂妹一家,无儿无女。为了方便照顾唐高,蒋焕熙让唐高拜认堂妹为养母,堂妹夫家是安和人郑氏,家贫无依,故回外家居住。庵堂周围还有不少祭田,也送给他们种菜种粮食吃。唐高后来还学会了裁缝手艺,就靠帮乡亲们缝补衣服鞋子为生。他在上畔塘村住了十多年,就住在村中庵堂里,一直住到解放初才回到江西老家。

蒋焕熙宅第原有7座,建筑精美宏大,现存4座。原来有2座宅邸在上世纪90年代自然坍塌,另有1座抗战胜利后不久不慎失火烧毁,但天井和墙脚尚存。娶四所村拔贡唐源深之女为妻,继配为塘底村庠生唐锦春之女。年修谱担任谱局主笔纂修。

蒋焕煦(-),学名修己,邑庠生。娶大陂头村庠生唐尧信之女为妻。其坟石雕艺术价值高。

蒋焕奎(-),学名拱辰,廪贡。享受官家发放的生活津补贴。娶棕树园村监生马兴洁之女为妻。继配为绍水白塘村赵佐甫之女。

编辑

夏岩

·End·

往期阅读:

1·桂林全州古村上畔塘清代人物之蒋氏四兄弟

2·风情万种,如梦如幻的桂林,此生不容错过

3·桂林全州小故事之六:腊肘子情结

zz

蒋建刚,男,桂林市全州县凤凰镇三塘村委上畔塘村人。自幼酷爱绘画、文学写作,醉心村族历史研究,曾发表多篇著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47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